漢東省省委常委會會議室,氣氛凝重而沉悶。
橢圓形的會議桌旁,省委常委們悉數在座,每個人面前都放著一份關于全省干部隊伍現狀的分析報告。
沙瑞金坐在主位,面色嚴肅,目光緩緩掃過在場每一位同志。
最終落在了那份沉甸甸的報告上。
緩緩開口道:“同志們,情況大家都看到了。”
“綠藤、齊江兩場大整頓,加上一些正常的人事調動和到齡退休,我們漢東的干部隊伍,尤其是廳局級、縣處級的骨干力量,出現了不小的缺口。”
“青黃不接,人手短缺,很多工作的推進已經感到了吃力。”
他頓了頓,聲音沉重:“沒人,再好的政策也是空談,再藍的圖也無法落地。”
“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專題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會議室內出現了短暫的寂靜。
每個人都在權衡。
這個問題,敏感而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
組織部長吳春林扶了扶眼鏡,率先打破沉默,語氣謹慎:“沙書記,各位同志,目前的缺口主要集中在經濟口、政法口和一些關鍵區縣的主官崗位上。”
“常規的遞補和輪換,已經難以滿足需求。我認為,無非兩條路。”
“要么,向上面申請,從外省或者部委交流一批干部過來,要么,就是我們自己內部挖潛,大膽提拔一批。”
省長趙達功微微皺起了眉頭,接口道:“從外面調人,手續復雜,周期長,而且外來干部不了解漢東的復雜情況,需要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遠水解不了近渴。”
“但是內部提拔……”
他話鋒一轉,語氣帶上了明顯的顧慮,“符合條件、經驗豐富的干部,基本上已經都在崗位上了。”
“再要提拔,就只能動那些資歷尚淺、年紀還比較輕的干部了。”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加重:“干部年輕化是大趨勢,這沒錯。”
“但漢東現在的情況特殊,百廢待興,也百弊待除!”
“年輕人,有沖勁,有想法,這是優點。”
“但缺點也同樣明顯:缺乏歷練,不夠沉穩,面對復雜的局面和誘惑,抗壓能力和防腐拒變的能力,都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貿然把重要的崗位交給他們,是不是太冒險了?”
“萬一出點問題,我們付出的代價可能會更大!”
趙達功的擔憂,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常委的想法,會議室里響起一陣低沉的附和聲。
然而,政法委書記高育良卻推了推眼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達功省長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
他的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學者式的條理和說服力。
“任何干部都不是天生就會做事的,都是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
“我們現在覺得他們年輕,壓不住陣腳,但如果不給機會,他們永遠也長不大!”
“我認為,恰恰是因為漢東正處于刮骨療毒、破舊立新的關鍵時期!”
“才更需要一批有朝氣、少包袱、敢于打破常規的年輕血液補充進來!”
“至于風險……”
高育良微微提高聲調,“我們可以通過嚴格的選拔機制和加強后續的監督管理來控制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