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微覺得,自己開始牽掛那些信了。
就像上輩子,她和司馬雋剛開始寫信的時候一樣。
孫微還學會了找鄧廉打探司馬雋的行蹤。
整個十月和十一月,司馬雋頗為忙碌。
先是回京與太子一道據理力爭,得了外兵曹的調令,北府和江州攏總三萬兵馬趕赴會稽。官兵的出現,難免讓當地的氣氛緊張。一時間,朝廷要屠城的流言四起,暴民乘虛作亂,司馬雋不能領兵,只能在后頭助阮回平叛。正當緊張之時,剛剛完婚的褚越親臨會稽,才將叛亂火速壓了下去。
而到了十一月,朝中的有心人卻揪著屠城的留言,掀起了對會稽太守的彈劾。面上是針對會稽太守,實則矛頭直指阮回。
司馬雋又不得不回京,與周昶商議平復彈劾。
但孫微仍收到司馬雋的回信。
信上的言語,仍舊寥寥無幾,只說會稽秋意初現,桂花開了。
隨信來的,還有個木盒。
孫微打開盒子,桂花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
再看信,上面說,這是阮回送他的會稽特產。
“雋不喜,棄之可惜,于是轉贈夫人。夫人若不喜,亦可棄之。”
孫微看著,撇了撇嘴角。
司馬雋其實很喜歡桂花。
前世時候,每至金桂繁盛之時,司馬雋要吃上一塊桂花糕、喝上一點桂花酒,才心滿意足。
什么不喜,不過是想送她桂花,卻死要面子,不肯直言罷了。
孫微想了想,喚來阿茹:“前幾日你教我做的那香囊放在何處?”
“在這。”阿茹說罷,從架子上的針線籃子里拿出兩只香囊。
孫微接過寶藍色的那只,問:“這是你做的?”
“正是。”她說著,遞過杏粉色的那只,“這是王妃做的。”
孫微左右看著,覺得杏粉色著實艷了些,于是往阿茹做的香囊里塞進桂花,縫上口子,順帶寫了封信。
“妾無以替世子解憂,唯有此香回贈。”
她將香囊和信一道遞給阿茹,令其交給鄧廉。
阿茹不禁皺眉:“王妃怎的將我的香囊給世子,我還預備著留著自己用呢。”
孫微不以為然。
他拿阮回送的桂花送她,她則拿阿茹的香囊送他,這很公平。
她地將杏粉色的香囊塞到阿茹手里:“我親手替你做了一個,高興么?”
阿茹看著那歪歪扭扭的線腳,露出嫌棄之色:“我去找鄧司馬了。”
——
到了十二月,鄧廉派人跟蹤了兩個月后,停云軒的姚夫人終于露出了破綻,見了尋陽宮里的一個人。
可讓孫微震驚的是,那人不是前世時被司馬雋手刃的傅誠,竟是情深義重的內侍總管余寬。
震驚的不止是孫微,還有鄧廉。
“余總管對先王和世子忠心耿耿。臣以為,其中恐怕有誤會。”鄧廉道,“不若徑直將余總管叫來,問個明白。”
孫微一語不發。
她對“忠心耿耿”四個字向來謹慎。
如今雖無大戰,但時局動蕩,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尋出路。似余寬這等在豫章王宮舉足輕重的人,要經歷的威逼利誘只怕也不少。
有時是貪婪所致,有時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