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飛得了消息周末趕來,卻差點連腳都插不進去,陸家的院子已經站滿了人。
但鄰居們也都是有眼力的,見陸家有正事,紛紛告辭離開,俞振飛這才能靠近電風扇。
他仔細查看了風扇的每個細節,又拿來電表測試耗電量,最后對蘇世才說:"叔,要是能保證這個質量,部隊可以先訂一批。"
這話給了蘇世才莫大的信心,當下就拍板決定將所有身家都投進去。
蘇采薇跟陸慶平商議過后,將家里存折遞給了父親:“爸,存折里有幾千塊,您都拿去吧。”
老蘇同志也沒客氣,但堅持要給女兒女婿算股份:"這錢算你們投資,以后盈利了按股分紅。"
當然,股份不會落在他們名下,而是記在了閑庭和安安頭上。
第二天,蘇世才抱著樣品去了商業局。
領導們見了也欣喜,開了介紹信讓他去全國各地找原材料。
八月里,蘇世才南北跑了一趟,最后尋到了合適的鋼材,又通過港城的關系進口了更好的絕緣材料。算下來,成本比國營廠還低三成。
第一批一百臺電風扇下線那天,整個巷子都轟動了。
還沒等運到商場,就被聞訊趕來的人搶購一空。
部隊后勤部來人考察后,直接下了數千臺的訂單。
問題也隨之而來。個體戶最多只能雇八個人,可眼下訂單這么多,根本忙不過來。
商業局專門開會研究,最后特批:"正式工還是八個名額,但可以招臨時工,配件可以外包給其他作坊。"
眼下正是知青返城高峰,回來的年輕人要吃飯要工作,可國營廠安置不了這么多人,各居委會都急得團團轉。
蘇世才剛放出招工消息,仁義巷居委會主任就一路小跑趕來,激動得差點絆倒:"蘇老師,您這可幫了大忙!巷子里這些待業青年總算有著落了!"
很快,配件作坊在附近幾個巷子建起來,三十多個待業青年有了工作。
街坊鄰居對蘇家人格外熱情起來。
最明顯的是陸閑庭。每天清早上學,總有鄰居熱情招呼:
"閑庭,剛蒸的包子帶兩個!"
"阿姨做了腸粉,嘗嘗鮮?"
少年總是禮貌推辭,有時推不掉,只能把吃食巷子里光潔石頭上一放,然后拔腿就跑。
直到有天蘇采薇在巷口看見這情形,笑著打趣:"各位街坊可別再喂他了,再胖下去他爸該讓他加練了。"
大家哈哈一笑,這才收了手。
但平日里誰家做了好吃的,總會往蘇家送上一碗。
兩歲的安安正是喜歡探索世界的時候,每當他搖搖晃晃地出現在巷口,總有一群半大孩子自發地圍過來,像小衛隊一樣護著他,生怕他摔著。
巷子里的老人也格外上心,坐在門口擇菜時,眼睛總不忘往小家伙那邊瞟。要是有陌生人進巷子,那就瞧得更緊了。
這天劉湘湘來這邊看女兒丁思琪,還被一個眼神不好的老人盤問了一番,氣得劉湘湘差點發作。
進了巷子,瞧見蘇采薇一家這紅火的樣子,又從女兒那得知蘇家開了廠子,登時恨得牙都咬緊了。
她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舉報,后來得知蘇家的廠合規合法,只能撕了舉報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