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政務部門也還沒有建立“市長郵箱”的規范流程。這個郵件在郵箱里呆了幾天,一個工作人員在查看郵件的時候發現這個郵件內容言之有物,便將之打印了出來,交到消防相關部門的同志手里。
那個接手的同志細看了文件里的內容,記下了幾個關鍵點和比較新穎的東西,準備用在自己后續的工作中,便要將這個郵件文件放到一邊存檔了。他最后瞄了一下寫信人的姓名地址,目光卻定在了桂城三中高三13班的字樣上面了。
經過了一分鐘的猶豫,他拿著文件站了起來,敲開了一個領導的辦公室:“楊市長,網站那邊的同事收到了一個消防建議的郵件,是桂城中學高三的學生寫的,寫的挺有意思,您看一下?”
楊市長看了看那個署名上的班級,目光閃了閃,跟著把文件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小作坊的情況真是上面寫的這樣?”
“服裝加工行業確實存在這樣的不足和亂象。”
楊市長道:“不足我們可以改,亂象這個詞說得不好。我們搞國際服裝加工,便是要吸引外資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嘛,一些零碎的工作大工廠接不了,能夠出現這些小作坊反而說明我們把市場活力帶動起來了。這個建議說的好,小作坊有所發展,但存在問題,是我們消防工作沒有做好。我們就該跟進。這樣,你組織一下消防,工商和街道,我們開會研究一下這方面的工作,看看上面這些建議可不可行,我們還需要補充什么。”
那同志應下工作任務,接著小心建議道:“這個同學提的建議不錯,你看你要不要去三中看看,順便去嘉獎一下這個同學?”
他說的是去三中看看,嘉獎林墉只是順便。作為楊市長的親近人,他知道楊市長家里的一些情況。也因為關系比較親近,他才敢提這樣的建議。
楊市長對這個建議大為心動,也因此高看了眼前的同志一眼。不過他還是沉穩道:“我們先落實工作,嘉獎這個同學的事情,我們遲些再做決定。”
“我明白的。”
這些事情林墉是不知道的。
他看著手表飛快騎車出門,繞了一圈來到附近一條比較熱鬧的商業街,呱唧把自行車停在一個販賣奶茶章魚小丸子的檔口前。
“老板娘,章魚小丸子兩份,這里吃,不給錢。”林墉大喊。
一個和林墉有三分相似的姑娘從檔口后探出頭來,往林墉身后看了一眼道:“中午都不回家吃飯了。老媽把飯送我這里你也不來吃。小琪呢,沒跟你一起來?”
這是林墉的姐姐林紫。中專畢業后在一個小廠里上班上了兩年,后面便和閨蜜開了這個小吃店。記憶里,她們兩人春夏秋開奶茶店,冬天休息,這么一直瞎忙了好幾年。直到幾年以后兩人分別結婚。
之前林墉沒少帶著陳卓琪往這邊跑,所以林紫是知道自己弟弟已經戀愛了的。
林墉撓撓頭道:“那個,她以后不跟我了。”
“哦,鬧矛盾了?你們都快高考了,學習為重啊知道嘛?別老是鬧小脾氣影響學習。爸媽都不在是不是?媽中午過來說要加班出盆。她中午拿來的飯還在冰箱凍著,我給你熱一下。你吃完再走。”林紫啰啰嗦嗦著。
林墉的父親是在路政公司開推土機的,上下班很不準時。他母親目前現在在附近的園藝公司上班,是真的園丁。一般準時上下班。中午還能回家煮飯。當然,有時候也比較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