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母體諒她的艱難,把所有的活都交給她做,她帶著幾個女兒,必須把活做好。
二兒媳婦娘家聽說提前結婚,沒說什么,欣然同意了。
三兒媳婦比較不好說話,要提前結婚,必須多給她買兩套衣裳,而且還得是呢子。
她沒猶豫,答應了。
老三的婚事的確緊迫了些,婚房也是舊屋,為了完成老頭子的心愿,衣服多給兩套就多給兩套,沒關系。
她有掙錢的門路,不在乎。
陳風將三袋碎布放在地上,給了婆婆最大的一袋:“媽!你拿這袋重的,其余兩袋我拿。”
邱母沒意見,抱著那袋重些的碎布往家里走。
她一直在村口張望著,就知道大兒媳婦會帶不少碎布回來。
大兒媳婦格外懂事,知道她想做發飾掙錢,把所有的碎布都給了她,自己一個都不做,說要照管地基那邊,沒空。
其實她心里清楚,這是知道家里要用錢,讓她多做一些,好貼補家里。
有人瞧見陳風帶回來的碎布,羨慕的不得了,走到她面前:“陳風!這么多你婆婆一個人做不完吧?能不能分給我一袋?”
問她話的人,是跟她玩的比較好的堂嫂,邱母怕陳風不好拒絕,直接開口:“不能分,我不是一個人,我家里還有三個小姑娘呢。
我們母女三人,一人做一袋,沒幾天就能做完。你就別想了。”
堂嫂撇撇嘴,顯然不滿邱母的回答,可又不敢怎么樣,到底人家是婆媳,她這個堂嫂再好也比不上。
走到家,放下東西,陳風從口袋里掏出算好的錢遞給婆婆。
“媽!這些是今天那批貨的錢,你看看對不對,不對跟我說。”陳風說完,倒了碗涼水,仰頭喝下。
邱母早就在心里算過了,這批貨一共該得多少錢,只要數目大差不差,她都沒意見。
接過錢一數,多了兩塊三,她把多余的錢拿出來,遞給陳風:“你媽算錯了,多給了兩塊三毛,你拿回去給她。”
放下手里的碗,陳風笑著跟邱母解釋:“這個不是多的,是我媽給發夾加的手工費。因為咱們做的快,每個多加了一分錢。
她的要求是得把縫發夾的線拉緊,不能松了,不然人家買回去戴一戴就松了。”
聽說是加的手工費,邱母收下了:“下次回去替我謝謝她,親家母這是在照顧我們呢。她的要求我記住了,以后縫發夾一定跟你妹妹們都說清楚。”
邱父從外頭回來,瞧見地上放著的三個袋子,就知道又拿了活回來,心里雖然高興,卻也為媳婦擔憂。
她年紀不小了,晚上總熬夜做針線,對眼睛不好。
家里要辦喜事,開銷大,不做又不行。全村人都夸他有福氣,兒媳婦娶得好,娘家有靠,還帶攜家里的女人們掙錢。
三嬸兒還讓他回來跟媳婦說說,把那手工分給她一些。
他都覺得好笑,這種事跟他說有什么用?
再說了,那是親家母貼補他們家的活路,分出去,要是做得不好,導致親家母的貨賣不出去怎么辦?
他才不會跟媳婦說這些呢。
“拿了這么多?”慢慢地一步一步挪到凳子上坐下,邱父說話時,喘息的聲音很重,還伴著痰音,“夠做一段時間的了。”
邱母笑著將手里的錢塞給邱父:“親家母仗義,給我加了手工費,我得抓緊時間給她做,不能耽誤她的貨。”
抓著錢,邱父點了點頭:“是,咱們既然接了這活,就得好好干。媳婦!辛苦你了!”
“不辛苦,有錢掙,我心里高興。”邱母臉上洋溢著笑容,“眼瞅著好日子一天天臨近,我渾身都有勁兒。”
邱父跟著附和:“是,我也感覺松快了不少。”
陳風拿出蛇皮袋里的棉線和鉤針,邱母眼睛一亮:“風兒!你那拿的是什么?”
“這是我媽教我鉤織的衣領子,說要拿到海城那邊去賣的。等我學會了就教給妹妹們,她們以后也可以鉤這個。”
邱母喜出望外:“哎呀!親家母真是厲害,居然連鉤織都會。這要是能學好,以后又是一條掙錢的路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