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的抵觸情緒,李天明想到了,只是……
沒料到會這么大。
“鄉親們,先聽我說完,等我說完了,你們要是覺得不在理,咱們寧可不干這個營生,也不和他們搭伙,行不行?”
李學國這個時候騎著自行車到了,聽到李天明這么說,立刻皺緊了眉。
剛想要上前阻止,卻又忍住了。
李天明年紀不大,可做事有根底,不是個沒譜的人。
“那些個陳年舊怨,在這兒我就不提了,村里的叔伯們比我知道得多,當年因為啥鬧得老死不相往來,大家伙為都心知肚明,我就說一點。”
李天明停頓了片刻,又接著說道。
“咱們村不算60以上,15歲以下的社員,有多少人?”
雖然不知道李天明為什么要問這個,但還是有好些人掰著手指頭算了起來。
李家臺子如今算上剛結完婚分戶的,一共有332戶,一共1641人。
按照李天明說的,刨除60歲以上,15歲以下的,連男帶女,還剩下1213人。
“咱們繼續算,養殖場用了38人,電風扇廠算上天生這個廠長,一共是136人,再加上外面上班的3人……”
聽到這里,好些人都覺得牙酸。
這3個都是李天明的堂弟堂妹,天會在鋼鐵廠,大蓮在棉紡廠,三紅在大柳鎮的供銷社。
莊薇薇也在海城上班,不過她的戶口遷走了,不算李家臺子的人。
“再去掉這177人,還剩下1036人,咱們村的耕地一共是5700多畝,需要多少勞動力耕種,不用我說,大家伙心里也都有數。”
前段時間,地里施肥、打藥、除草,正趕上廠里最忙的時候,李天明連著上了半個月的工,都差點兒累毀了。
“我給大家伙算這筆賬,就是想告訴鄉親們,咱們村以后還要繼續發展,不光需要錢,還需要大量的人,缺錢可以砸鍋賣鐵,缺人咋辦?玩了命的生,還得等18年才能用得上。”
哈哈哈……
突然拋出的梗,將鄉親們都給逗笑了。
“所以,大家伙要明白一個道理,和大魚淀、小魚淀、前幫、后幫還有牛家店聯合起來,不是咱們帶著他們一起奔好日子,更不是他們在占咱們的便宜,是咱們需要六個村子聯合起來,一起搞發展。”
缺錢大家能湊,缺人可就沒辦法了。
兩個人的活,一個人干,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話是說明白了,可依然還是有村民接受不了。
比如李學中。
當年他爸就是因為和其他五個村子的人爭那座山,最后被判了刑,到現在人還是不是活著都不知道。
“說這么多,還不是想讓我們和他們合伙建廠,想讓我答應也行,把我爸送回來。”
李學中剛說完,腦袋上就挨了一巴掌。
“你瞎說啥呢!”
這一巴掌也就三老太爺打的。
“爺,您老打我干啥,要不是因為他們,我爸能被抓嗎?現在人咋樣都不知道,咱們村憑啥帶著他們一起賺錢。”
“憑啥?就憑這是好事!”
三老太爺說完,也上了臺。
“天明剛才說的,我都聽了,要我說,這就是好事,當年因為啥鬧起來的。還不是為了活命,你打我,我打你,打到最后,做下了仇,這個疙瘩結了這么多年,還揪著不放,有啥意思,總不能到我閉眼那天,還解不開吧?”
李天明上前,扶著三老太爺坐下。
“咱們村多少人家和那五個村子有親,就因為當年的事,這么多年不走動,10多年不結親,圖個啥?這個疙瘩早就該解了,今個我就做一回主,咱們李家臺子和他們的仇算逑了。”
三老太爺發了話,眾人誰敢有異議,就算不是李家人,也知道老爺子的份量。
李學國不禁笑了,干脆沒露面,推著自行車去了村支部。
這么些年,最讓他頭疼的事,總算是了解了。
大會散場,李天明和李學慶一起去了村支部。
見著李學國,沒等李天明開口,便聽到李學國問道。
“天明,剛才聽你說,往后還要發展,你……還打算干啥?”
李天明被問得一愣。
是啊!
還打算干啥?
李家臺子這輛車在他的帶動下已經開了起來。
既然開起來,那就停不下來了。
「第三更,小伙伴們還有票嗎?等會兒還有一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