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意就是,分田到戶,可以,包產到戶,不可取!”
眾人聞言都是一臉懵,這……
有什么區別嗎?
都是分,也就是說法不一樣。
李學慶同樣沒明白李天明的意思。
“天明,你給鄉親們細說說!”
李天明解釋道:“其實很好理解,分田到戶,把土地按照人頭兒分到每一個社員的手里,但土地歸個人了,但是,所有權和經營權還歸集體。”
“也就是說,大家伙以土地入股大集體,就像當初咱們集資辦養殖場和工廠一樣,把咱們村的農業生產進行產業化。”
要是這么說的話,大家伙就聽得懂了。
這件事,李天明很早就想過了,只是當時條件還不允許,既然現在從中樞都開始推行土地改革,差不多也該到時候了。
重生之后,李天明一直在想要帶著鄉親們走出一條和前世不一樣的路。
“土地集中耕種,抽調出一部分人來專門從事這項工作。”
“天明,照你這么說,不是還和以前一樣嘛!”
“還是種地,吃的還是大鍋飯。”
李天明解釋道:“不一樣,我說的農業產業化,種地就不能和以前一樣了,引入大型機械,科學種植,用機械代替人力,以前咱們全村人種的地,以后只需要一百人,甚至幾十人就把活給干了,剩下的人手,咱們可以去干別的,進城攬工,也可以進咱們村的工廠上班。”
當初王作先支持李天明在村里建廠的前提條件就是不能耽誤了農業生產。
為此,以前村里的工廠在招工的時候,所有壯勞力都被排除在外。
一旦按照李天明的想法,實現了農業產業化,人力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
至于大型機械,這事李天明準備去找杜樹平解決。
國家剛剛推行土地改革,肯定要樹立先進典型。
李天明相信,他的計劃,杜樹平一定會支持。
“天明,按你說的,負責農業生產的豈不是吃虧了?”
李學國這時候走了出來,剛剛李天明所說的那些,他能聽得明白,只是還有些疑問。
誰都想進廠上班掙工資,又有誰愿意繼續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
看到李學國,李天明有些意外,但還是很快給出了解答。
“不會,一旦實現了產業化,負責農業生產也就成了一項工作,可以按月領工資,和廠里的工人待遇一樣。”
“就像生產建設兵團那樣?”
東北和西疆的生產建設兵團據說也要改制,全面轉入地方。
“差不多,具體的還要以后慢慢細化。”
任何事,沒有一次性就能解決的,總要在實踐中慢慢完善。
李學國點點頭,他已經明白李天明的意思了。
“鄉親們還有沒有什么意見?”
李天明已經盡可能講的通俗易懂,鄉親們也都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天明,收成了以后,糧食咋分?”
這個才是大家伙最關心的,畢竟關系到個人利益。
“剛才說了,以土地入股,和集資建廠一樣,誰家的地多,到時候分的自然就多。”
“負責種地的人,工資咋發?”
“以前一年的農業產值來計算,收的糧食越多,工資也就越高,這部分錢,也從收成里出。”
李天明已經琢磨了整整一下午,基本上把方方面面都給考慮到了。
“天明,你剛才說的要買啥機械,這個錢……”
“從養殖場的賬上提錢,等明年有了收成,再還給養殖場!”
賬面上必須得分清楚了才行,不然的話,弄一筆糊涂賬,到時候也是麻煩。
村民們又是一陣議論。
李天明的主意,他們雖然還沒有完全吃透,但聽上去……
挺像那么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