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李家臺子是個例外。
所以,在回村之前,李學建已經有了好幾個計劃,都是幫著村里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水平的。
結果,村里的情況,和他想象當中的大相徑庭。
感覺好像……
沒有他的用武之地了。
當即便將自己的想法,和李學慶說了。
“看看村里的現狀,根本沒有我可以插手的地方了。”
“大伯,您在美國是做什么生意的?”
一直沒怎么說話的李天明突然問道。
“我?我的主業是做肥料的,目前美國超過20%的磷肥都是我的工廠在供應!”
說到這個,李學建也不禁面露得色。
當初他辭掉寶島那邊的公職,帶著全家人移民美國,能夠從無到有,打拼下如今的家業,李學建確實有得意的資本。
“村里的工廠都是做什么的?”
“電風扇、電飯煲、空氣炸鍋、熱得快、還有一部分電冰箱的配件,供應海城的海爾電冰箱廠!”
李學建越聽越驚訝,原以為村里建起來的工廠都是小打小鬧,萬沒想到,主業竟然是生產家用電器。
“此外還有生產方便面和罐頭的工廠。”
產業鋪得這么大?
等等!
“你剛剛說……海爾電冰箱?”
“是大柳鎮和國企合資的。”
“國內現在已經開放到這個程度了嗎?”
美國那邊鮮有涉及到中國的新聞,即便有也是戴著有色眼鏡的。
李學建還真不太了解。
“大伯,國內改革開放已經很多年了,不要說大柳鎮的企業是大集體,就連外資都開始進入咱們國內了。”
改革開放這件事,李學建倒是聽說過。
前些年,老人家訪美,還曾接見了在美的華人企業家,當時李學建也曾受邀參加。
當時就曾聽老人家介紹了中國向世界敞開懷抱,大力發展經濟的決心。
這次來,李學建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考察國內的投資環境。
他在國外功成名就了,也想著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出一把力。
“學慶,天明,我……還能為村里做點兒什么嗎?”
李天明聞言一驚,不會是想在村里投資建廠,生產化肥吧?
那可是重污染。
“大伯,您要是有心的話,不如和市商貿局那邊聊聊,他們負責招商引資,您要是能把化肥廠建在海城,報效祖國,和回饋鄉親們都是一樣的!”
李學建簡單思索了片刻,隨后點了點頭。
“天明,你說得對,我們這些在海外飄著的要是能有機會報銷祖國,才是最好的!”
“正好,天明和市商貿局的盧局長關系好,天明,你幫著給引薦一下!”
李學慶說著,還朝李天明使了個眼色。
新來的魏書記和李天明有矛盾,如果李天明能為海城拉來外資的話,說不定雙方的矛盾就能化解掉了。
“我這邊肯定沒問題,就是不知道大伯的想法。”
李學建笑道:“我當然是舉雙手贊成的!”
就在這時候,一輛車停在了村中心的大路邊,從上面下來一個人,正是聞訊從永河縣城趕過來的李學國。
“學建哥!”
“學國!”
兩人是一個老老太爺的哥們兒,從小關系就非常好。
“還真是你啊!”
李學國到了跟前,仔細打量著李學建。
“人靠衣裳馬靠鞍,你穿這么一身,我都不敢認了,好,好啊!能回來就好!”
李天明這時候,適時地說了一句:“學國叔,剛才大伯還說要在海城投資建廠呢,您不得抓住機會,多和大伯聊聊!”
不用李天明提醒,李學國這么急趕過來為的還不就是這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