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過去在華陽呼風喚雨,如今卻在他面前謹小慎微。
不是真心悔過,而是怕了。
怕他像查辦馮東明、程大元那樣,順著線索查下去。
最后一位常委說完,室內安靜了片刻。
陽光移動了角度,光影在桌面上劃出新的邊界。
沈青云直起身,合上筆記本:“大家的自我批評都很深刻,整改措施也具體。”
說完這句話,他的目光掃過全場的常委們,緩緩說道:“過去的問題,要查要改,但不能讓整改變成新的負擔。”
他拿起桌上的整改方案匯總,輕輕放在桌中央:“東哲同志的親屬報備,下周出細則。朱市長的追討計劃,每周五下班前報電子版。國珍同志的第三方審計,本月內啟動……”
每個人都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筆尖劃過紙面的聲音此起彼伏。
張東哲的手指在“每周五”三個字下畫了道橫線,力度不輕不重。
“華陽的發展,不能等,不能停。”
沈青云的聲音里添了幾分溫度,平靜的說道:“濱江新區要盤活,民生工程要推進,營商環境要優化。希望大家把精力從怕犯錯轉回到干成事上,共同把華陽的日子過好。”
張東哲抬眼時,眼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松動。
朱鴻起端起茶杯喝了口,這次的手很穩。
周勁松的手指終于離開了太陽穴,在筆記本上寫下“民生工程”四個字。
很顯然,他們明白了沈青云的意思。
這位沈書記沒有打算把任何人徹底整死,他的思想里,華陽市的發展還是更重要的。
“散會。”
沈青云站起身,椅腿與地板摩擦發出輕微的聲響。
常委們陸續離開,腳步比來時輕快了些。
張東哲經過沈青云身邊時,腳步微頓:“書記,下午我讓辦公室把親屬報備細則初稿送過來。”
“好。”
沈青云點點頭,目光落在窗外,香樟樹的葉子在風中輕輕搖晃,像在無聲地計數。
張東哲走出會議室,走廊里的風帶著桂花香氣撲面而來。
看著眾人離開,沈青云坐在會議室里,拿起張東哲的檢討材料,指尖撫過那平穩的字跡。
他忽然拿起鋼筆,在“雙盲考察”四個字旁邊畫了個小小的問號,筆尖沒有穿透紙頁,卻像在心里刻下了道印記。
克制的自我批評?
開什么國際玩笑,沈青云很清楚,這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
這些人盤根錯節的利益網,得用更精細的方式拆解,他要的不是表面的平穩,而是徹底的清明。
陽光穿過窗玻璃,在材料上投下溫暖的光斑,可那光斑邊緣,卻藏著一道冷冽的陰影,這場反腐敗的斗爭,才剛剛進入相持階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