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敏感話題2
和洪濤聊天,要不就問啥說啥,要不就時刻提高警惕。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前一句回答就會變成后一個問題的關鍵點,想改口都來不及。
“……臣知罪,臣罪該萬死!”王徵當場就石化了,幾個呼吸之后雙腿一軟,記事本帶炭筆全扔了,跪地不住求饒。這是真用額頭往硬邦邦的石條上磕,連烏紗帽都掉了。
萬萬沒想到啊,皇帝居然連這件事都知道了,還特意套出舅父在大同府任同知的話之后才發問。很明顯,皇帝已經掌握了舅父一家參與走私的證據。資敵的罪名僅次于謀反,可是要滿門抄斬的,必須害怕,小心肝都快蹦出來了。
“陛下,臣愿為王徵擔保,其在機械廠和鍛造廠一向兢兢業業,不曾與外人隨意交往。”
這下徐光啟就沒法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趕忙也跪下陳情。王徵是他的徒弟,還是屬下,一旦被定罪,當師傅和上司的豈能脫身。
“得,朕今日算是釣不上魚了……王承恩,將他二人扶起來!”
浮漂剛剛有了點動作,讓這兩位一頓磕頭又給搞沒了。洪濤干脆把魚竿往象牙做的架桿上一放,轉過身打算好好聊聊這件事。
有關山西、陜西邊鎮軍將伙同當地商人向蒙古、女真走私糧食、茶葉、鐵器甚至盔甲武器的情況,在陳矩還管著東廠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匯報。待到王安接手,再加上錦衣衛的工作重新步入正軌,很快就形成了證據鏈,確鑿無疑。
既然知道的那么早,洪濤為何一直沒插手干預或者向當地官員提出訓誡呢?總不能就這么眼睜睜看著有人吃里扒外,資助敵國吧。
怎么說呢,洪濤確實眼睜睜看著戰略物資外流,不光不干預,甚至不曾向司禮監和內閣提出過任何動議。原因很簡單,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小到針頭線腦、大到火槍大炮,什么東西金貴就運什么、什么貨物賺錢就賣什么,逐漸形成了比較緊密的商業團體,或者叫商業幫派,晉商。
再加上氣候和土地貧瘠的原因,遇豐年而不足食的情況很普遍。吃不飽的人膽子都大,除了餓死之外啥也不怕,包括被砍死。
開中法一出,山西必須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無數人告別了家鄉和親朋好友,背著簡陋的行李和僅有的本錢,踏上了通往漢蒙交界的商路。
就像是改革朝政一樣,太快了非但起不到好作用,還會讓朝廷、國家都陷入亂局,對誰都沒有好處,只能循序漸進一步步慢慢來。
后世里常會聽到走西口一說,其實這個詞在明朝就有了,說的就是山西商人押運戰備物資從長城朔州殺胡口出關進入蒙古高原的行為。與福建沿海百姓駕船下南洋有異曲同工之處,成功了賺的缽滿盆滿,失敗了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