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種族群,防御是最吃力也是最被動的,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都要放在綿長的邊境線上,時間久了,不用大的戰爭就會被活活拖成殘廢。
大明的二百多年,從強到衰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在和蒙古消耗。最終身體耗垮了、精氣神耗光了,壓不住身邊的各方勢力了,才被女真崛起一擊致命。
可是想徹底擊敗蒙古也不是件容易事,北方游牧民族從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都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特別抗揍。且身上帶著荊棘光環,有反彈傷害的效果。
漢朝為北擊匈奴掏空了國庫、累慘了百姓,結果匈奴被打跑了,自己也累吐血了,命不久矣。唐朝北擊突厥也是一個下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結局比漢朝還慘。
接下來還有鮮卑、遼、金先后崛起,反正蒙古高原上從來不缺牧人,也從來不缺游牧民族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和走馬燈一般直到大清朝,才算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
那皇太極是用了什么絕招呢?也不新鮮,就是打一派拉一派。保證蒙古貴族的利益,甚至給的更多,讓其有限自治。再通過一系列對內對外的戰爭消耗其人口,防止其做大。
既然有效果那洪濤就不介意借鑒下,現在他就要聯合右翼蒙古打擊左翼蒙古了。打贏了,一起分贓。打輸了……都輸了還有什么可說的,洗洗睡吧。
聽到皇帝這么說,袁可立很快也想明白了之前為什么要和喀喇沁部那么熱乎,然后又拉上土默特部,狠狠打擊了鄂爾多斯。
合算又是一箭雙雕的陰謀,皇帝早就開始惦記左翼蒙古林丹汗了,與張秉忠謀反沒什么直接關系。那個什么素囊臺吉和察沙克大臺吉只是恰好送上門來的倒霉蛋,間接上還促進了喀喇沁和土默特部倒向大明。
“……陛下英明,請給此城賜名!”既然這樣那么別說廢話了,繼續亦步亦趨跟著皇帝走唄。
“呃……嘶……嗯……富峪衛……挺好聽也挺吉利的,還叫富峪城吧!”
一到起名的環節,洪濤顯得比制定軍國大策還艱難,咧嘴呲牙五官變形,摸腦袋揉屁股伸胳膊伸腿好一頓折騰,最終也沒擠出來,干脆用了舊名。
他本來想說赤峰來著,位于北京東北方向的城市,在洪濤腦海里只有承德和赤峰。但從距離上算好像比承德遠不少,那就應該是赤峰了。
可轉念一想,還是算了吧。叫赤峰,萬一參謀們問起由何而來,自己不太好解釋。說當地有座山峰是紅色的?不能啊,自己根本沒去過。
其實承德和赤峰都錯了,這座即將出現的富峪城既不是承德也不是赤峰,而是位于它們倆中間。后世這片地區沒有大城市,屬于寧城縣。不過在遼代是個重要城市,稱為大定府,是五京之一的中京。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