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木汗就是新生代的中玉茲首領,在他哥哥塔吾克勒汗死后開始與大明帝國增加了接觸,去年還親自率隊到京城朝貢,順便看看大明帝國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富、那么強。
有沒有呢?他沒說,但在聽聞俄羅斯軍隊有可能東侵之后,搶在楊吉爾汗之前率先表態,歡迎大明帝國軍隊入駐中玉茲,并愿意拿出2000名最精銳的騎兵并肩作戰。
在得到了1000條火槍的饋贈之后,又把進駐突厥斯坦城的大明騎兵草料都給包了。聽上去1000條火槍好像不多,但在哈薩克汗國內部還真沒有成建制的火槍騎兵。
他就靠著1000名火槍騎兵,在與小玉茲部落的摩擦中占據了絕對優勢,一舉將爭奪了幾十年的一大塊草場硬生生搶了過來!
與先后表態堅決站在大明帝國一方,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共同抵御歐洲聯軍入侵的大中玉茲不同,小玉茲的首領阿里木烏勒汗始終沒表明態度,只在剛發現歐洲聯軍東進時派族人報了兩次信兒,然后就失去了聯絡。
至今為止,小玉茲那邊的情況到底如何誰也不清楚,艾斯木汗為了不讓部族遭到損失,提前把與小玉茲接壤的幾個部落全勸到了東邊,只在錫爾河下游留下些小部落的年輕人繼續放牧,其實是當做前哨站用。
“漢人有句諺語,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們遠道而來都是客,你才是這里的主人。現在善良的主人碰到了兇惡的客人,總不能光指望客人出頭主持公道對吧?”
年近半百的黃太極與跟隨洪濤翻越青海高原時相比體態略顯粗壯、相貌老了很多,但性格城府方面也更沉穩了。
與漢人軍官不同,他更理解少數民族首領的心理活動,相處起來也更自如,既不顯得高高在上也不會刻意逢迎,凡事都是有一說一,先把利害關系擺明了再聊感情。
“將軍高抬了,楊吉爾汗才是汗國主人,我只不過是替主人宴客的。”少數民族首領們還就吃他這一套,主要是說什么能馬上聽懂,太繞了不僅達不到保留情面的作用,還令人惱火。
“此戰過后就該變一變了!大中小玉茲都是如何對待大明軍隊的我全程親歷,會一五一十稟明陛下。圣君的脾氣你們也該有所了解,最恨首鼠兩端見利忘義之輩。
我是個軍人,也是個粗人,說不出太多大道理,卻明白一件事情。誰把大明帝國當朋友,誰就應該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只有朋友和朋友手拉手,才能戰勝狼群!”
在如何用牧人能聽懂、喜歡聽的說話方式去說服牧人的技術上,黃太極也是大將軍級別的。當然了,畫起大餅來更是當仁不讓,水平直追當今皇帝。
句句話不離將來哈薩克汗國政治新格局,但每句話都不說死,不是可能就是應該、我認為、皇帝向來,反正別一個字一個字扣,扣來扣去等于啥都沒說。
“將軍請放心,中玉茲十萬戶永遠都是大明帝國的朋友!本來我還想再征調5000精騎前來助陣,只可惜火槍太少,拿著刀劍弓弩怕拖累了大軍。”
然而這些并不是特別肯定的話聽在艾斯木汗耳朵里卻別有一番滋味。牧人不太能搞懂中原漢人設立的國家體制,更不清楚大明帝國的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