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眼中黃太極就是大明皇帝的左膀右臂,關系親密程度堪比父子。否則相隔幾千里,豈會把幾萬精兵交付給他統領,還賦予了臨陣決斷之權。
按照游牧民族的習慣,但凡不是親兒子,手里拿到這么大權力和實力,最大的可能不是為國鎮守邊關,而是割據一方宣布獨立,過一把大汗的癮!
所以黃太極這番模棱兩可的說辭,聽在他們耳中就是八九不離十的忠告。甚至有可能是大明皇帝已經對楊吉爾汗很不滿了,這才通過西域將軍來透露點風聲。
別看哈薩克大汗除了自己的族群領地,比其他玉茲汗多不了什么實質性的好處,但你要說讓誰當,誰還就忍不住在心里偷偷樂,不讓誰當,誰保證很不高興!
而且隨著哈薩克汗國與大明帝國的貿易交往越來越深入,大汗這個職位好像也越來越重要了。最明顯的就是簽約權,兩國之間簽訂的所有重要協議,大明皇帝用了印,哈薩克大汗也得用印,換別人來了大明帝國根本不認。
這么一來楊吉爾汗在和大明帝國簽約的時候,百分百會先考慮大玉茲各部的利益,然后才是中小玉茲。不同意也沒轍,誰要撕毀約定大明帝國就會派兵攻打,這玩意是真打不過啊!
假如自己能取而代之,中玉茲各族就會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誰不樂意讓本族多撈點好處呢,族群壯大了自己的底氣才足嘛。
為了這個并不是特別確定的可能性,艾斯木汗愿意再多投入一些本錢。但牧人并不傻,時刻也都在算計著對方。
假如能借此機會再多交換來幾千條火槍,中玉茲各族的地位不用全靠大明軍隊扶持照樣會很穩固。漢人諺語說的好啊,爹有娘有不如自己兜里有!
“哎,第二批2000條火槍你還沒收到嗎?”聽聞此言,黃太極差點拍案而起。這可是國之重器,整整2000條啊,怎么能憑空消失呢!
“2000條……我向真主發誓,除了那1000條之外再沒有看到火槍的影子。只是在2個月前,大汗讓人送來了50箱子彈,說是將軍吩咐的。”
艾斯木汗更激動了,直接就站了起來滿屋子轉圈,捂著胸口指天盟誓,堅決沒有看到這批火槍。
“哦,那可能是楊吉爾汗搞錯了。本官這次離開京城時特意向陛下多要了3000支火槍,打算分給大玉茲1000支,中玉茲2000支。畢竟你們要頂在前線,多分一些很合理。
但我走的匆忙,沒有和運送槍支的軌道車一起。按理說這批火槍應該是先順著軌道運到安集延存放,再由大明陸軍押送西運。
我不在,安集延的守軍可能是不清楚火槍的具體去向,沒有再繼續啟運。這好辦,待我寫份手令,你差人去安集延領取就是了。”
黃太極聞言先是愣了愣,然后一拍大腿好像明白了什么,敲著腦袋滿嘴工作疏忽,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