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老人家硬朗著呢,前兩天晚上還親自帶人來了次反沖鋒,差點打到河邊。他是真想戰死啊,可惜老天爺不給機會,連個皮肉傷都不給。
不過有了這筆戰功多少也算彌補了過失,等燕都司回來,咱們好好合計下,看看該給他怎么寫。別太露骨,還得把功績都展現出來,能讓參謀部上報最好!”
和朱能比起來,蕭偲的防區和張永齡挨著,幾乎隔天就會過去看看,更了解前線的戰況和個人狀態。到現在已經不擔心歐洲聯軍能突破了,反倒對戰后怎么上報功勞更上心。
這位老總督情急之下,帶著幾千科薩人愣是把歐洲聯軍死死擋在民用港口以東,雖然死傷不少,也給敵人造成更多傷亡,最主要的是守住了陣地,做為地方官員很難得了。
“這事兒可別找我,讓燕都司想詞兒吧……進來,慌慌張張的怎么了?”
一聽說寫戰報,還得繞著圈子不動聲色的給非軍事人員報功,朱能腦袋就大。這時有名通訊兵匆匆跑了上來,四脖子汗流的。
“報告指揮使,有艘小艇掛著白旗進入港區被巡邏船截下,上面有三個歐洲人,其中一個會說漢話,自稱是來談判的。”通訊兵一邊說一邊遞上簡報讓長官簽字。
“談判就談判,你這副德性給誰看?”蕭偲接過簡報掃了掃,沒發現異常,但對通訊兵的表情有看法。
“會說漢話的家伙看著有點眼熟,很像巴達維亞的荷蘭人總督,也叫科恩!”通訊兵終于不裝了,咧開嘴傻笑,指著簡報上的人名。
“科恩總督……你看清楚了?”這下不光蕭偲變了臉色,朱能也把筷子停下,眨巴著眼睛像是在使勁兒想什么。
“應該不會錯的,頭發和胡子顏色都一樣。去年他路過這里返回歐洲的時候還見過面,除非是孿生兄弟!”通訊兵不敢百分百肯定,但九十九的把握還是有的。
“去去去,把人帶上來……哦不對,是請上來,客氣點啊!”朱能不想再猜了,到底是不是很容易區分,親眼看看不就完了。
“他也參加歐洲聯軍啦?”通訊兵一溜煙跑了,蕭偲馬上有了問題。
“不好說啊,如果我是荷蘭皇帝也會想起他的。畢竟在巴達維亞待了那么多年,大部分港口都熟悉。你猜他是來干啥的?投降還是勸降?”
朱能倒是能理解科恩參加聯軍的理由,也不關心是主動還是被動,只為怎么應對犯難。
說起來這位荷蘭總督,卻是大明海軍官兵從無到有成長壯大的見證者,不僅與海軍關系不錯,雙方還經常有各種往來。
甚至有些海軍軍官剛畢業實習的時候,會乘坐東印度公司的遠洋帆船從巴達維亞順路前往各個港口。現在突然從朋友變成了敵人,該表現出何種態度必須先統一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