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與大明艦隊對抗的問題上,英國人比西班牙人上心多了,也更容易拉下身段接受新鮮事物。在經歷了好望角海戰慘敗之后,他們就一直在琢磨該如何戰勝大明海軍,并總結出一套方案。
總體上講就是兩個字,拖慢!英國海軍將領認為好望角海戰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航速上。大明海軍戰艦航速快,操控靈活,有點像騎兵打步兵,想靠近就靠近,想拉遠就拉遠。
如果總在騎兵的習慣速度內作戰,步兵永遠沒機會獲勝。只有想辦法把騎兵的速度拖慢,步兵才有獲勝的機會。
那怎么在大海上拖慢大明海軍的速度呢?也是兩個字,切角!英國人專門找來了數學與幾何方面的專家,計算出幾種在不同風向、航向下利用角度快速靠近的方案。
經過多次測試之后證明很有效,即便對方航速更快,但只要沒有及時看出角度變化,到反應過來時大概率已經來不及閃避了,而且只要敢大角度變換航向,航速必然會下降,不光躲不開還更容易被靠近。
但光在距離上拉近還不足以獲勝,因為大明海軍戰艦的艦炮威力大,船體防護能力強,射速還快,在近距離炮戰中英國戰艦仍舊要吃大虧。
這時候就要靠數量優勢來彌補了,利用切角靠上去的都是快船,不惜代價沖亂對方隊形,阻擋其航路,不讓其加速脫離。
趁此機會還有更多戰艦不斷補充進來,徹底將海戰打成亂戰,甚至用船體去撞擊。反正只要不讓大明海軍跑起來,怎么都是贏!
“哎呀,英國人長本事了啊,都會順風切入了!領航長,給艦隊發信號,讓他們注意敵艦高速靠近,但不要馬上改變航向,先做好準備,等旗艦的信號。
水手長,該你露臉了。通知各艦把底艙的大家伙都搬上來吧,艦隊轉向的時候一起放。你可給我盯好嘍,派老水手操作,別沒炸到敵人先把咱們自己炸上天!”
英國人總結的戰術挺靠譜的,尤其在順風對逆風的情況下,選擇好切角確實能彌補航速方面的缺失。可惜他們忽視了一個現實,大明海軍從水手到軍官都接受過高等數學和幾何的專業教育。
且不是一次性擺樣子,做為升職的硬性標準經常要考核。成績不合格的別說當軍官,普通水手都要下船,什么時候考過了什么時候才能恢復職務。
王鐵錨做為第一代老海軍,在這些題目上不知道熬過多少夜、用過多少功,很多航向、角度、航速、風力之間的換算都快成本能了。在看清楚敵方的航向和帆型之后,立刻就意識到要發生什么。
但他沒有馬上采取最安全的規避動作,而是選擇了鋌而走險去賺取最大收益。這就是每名指揮官的性格使然了,如果換成燕不死來指揮肯定不會這么做;若是把塞特爾弄來,保不齊做得更過份。
多年前,海軍參謀部就向總參謀部正式提交過細化作戰規則的文件,并獲得了部分支持。理由是經過細化,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指揮官個人犯錯影響戰局,更有利于大量培養合格的軍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