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門外碾子胡同,西域樓,京城第一家專營西域菜的大型食肆,以純正風味酒菜和異國情調舞娘著稱。
景陽二十二年開業至今,已經成為京城最高檔的大酒樓之一,與西江米巷的竭云樓、西四牌樓的柳泉居、正陽門外六必居、廊坊頭條的泰和樓齊名。
但除了菜品口味獨特之外,西域樓的白銀器具和頗具異域風情音樂舞蹈更出名,吸引了很多達官貴人前來一探究竟,更是富商巨賈宴飲交際的重要場所。
能在寸土寸金的棋盤街左近開辦集餐飲、住宿、歌舞為一體的綜合型娛樂場所,除了投資頗大之外還得有不錯的人脈關系。
不敢說黑白兩道平趟,多少也得能與各方說上話,否則隔三差五就來群吃白食的折騰,或者被官府頻繁檢查,買賣肯定干不長。
西域樓東家的來頭就不小,據說有軍方背景。這可不是捕風捉影,平日里出頭露面的管事龐太平,就是位在西征葉爾羌時負傷退役的陸軍百戶。
那可是貨真價實的老兵,半條腿扔在了喀什噶爾城外,要不是軍醫手藝好,恐怕小命也得扔在戈壁灘上。
命能救回來,但傷好之后肯定不能再服役了。按照規定當由總參謀部和兵部妥善安排工作,結果他拿著撫恤金留在了于闐養傷的牧人家里,成了第一批在西域落戶的建設兵團千戶,仍屬于陸軍編制,歸兵部管轄。
建設兵團是總參謀部為了實施皇帝的同化政策,開創出來的又一項新舉措。以退役老兵為骨干,老邊軍和軍戶為主體,再加上一些科舉進士和皇家學院畢業生組成的軍隊。
但在朝廷大部分官員乃至軍方將領眼中,建設兵團就是怪胎。半軍半民、不軍不民、既不是正規軍又有一定武裝和作戰能力,還不以作戰為主要任務,更專注地方生產建設和墾荒。
說它是以前的軍戶吧,沒有戶籍限制、不存在世代受制幾輩子翻不過身的可能。后代該上學上學該趕考趕考,什么都不耽誤。
說它不是軍戶吧,一旦入了軍籍,戶籍就得跟著部隊一起走,建設兵團去哪兒人就得去哪兒,軍令如山沒商量。
而且到了非常時期,軍令一來也得拿起武器作戰。不一定非要上前線,在邊疆地區維護地方治安,保護移民是首要任務。
實話實說,西域乃至云貴川、塞外、東北等邊疆地區能有今日的局面,建設兵團是立了大功的。
沒有他們扎根在這些偏遠落后地區,挨著漫天風雪黃沙、扛著毒蟲野獸、頂著當地原住民排擠,硬生生把千年難題給鉆出個大窟窿,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
龐千戶在西域建設兵團干了三年,忽然不打算再吃從軍這碗飯了。雖然年紀不夠,卻有軍功和傷殘在身,照樣可以選擇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