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鎰徽的家族這些年雖然憑借兵工廠掙了不少銀子,還入股了幾座礦山、油田和加工廠,但距離玩大宗海外貿易還有不小的差距。
至于說聯合投資就更不靠譜了,本鄉本土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志同道合者,外鄉人又不太熟悉,根本不敢將身家性命托付。
咋辦呢?王大官人說了,只能劍走偏鋒!尋常的商品玩不動,那就找不太尋常的。什么商品是不太尋常的呢?最簡單也是最普遍的就是朝廷不讓隨意買賣的東西,比如槍械。
按照新大明律規定,民間是不允許持有軍用槍械的,準確的講是帶膛線的槍械。更不允許有營兵、鄉勇之類的軍事組織。治安全由當地官府和錦衣衛下屬機構負責,軍事任務則由各都司駐軍承擔,比如剿匪。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營兵和鄉勇被取締了,衛所兵、鹽丁、礦丁之類的也不許存在了,可總有一些人離不開打打殺殺。這些人明面上不敢與大明律作對,可暗地里卻對武器有很強的需求,尤其是熱武器。
隨著大明陸軍靠火槍火炮異軍突起,連戰連捷,成了這個時代無敵般的存在,戰術后勤之類的細節沒人關注,使用的武器卻成了追捧對象。
富商巨賈常年在各地走動,家里又多細軟貴重之物,請幾個看家護院貼身護衛情理之中。可拿著刀子的護衛肯定沒有揣著火槍的讓人安心,甚至老爺、大官人們自己也想在出遠門的時候腰里別一把。
另外民間有種產業叫做“打行”,屬于半白不黑的性質,以接受雇傭的方式為雇主提供護衛、保鏢服務,同時也參與諸多違法爭斗。
他們以前是以刀槍棍棒為武器,但隨著火槍在軍中的普及,這種不太靠身體也不太需要長期訓練,攜帶方便使用簡單威力巨大的武器,逐漸成為了打行成員們的首選。
然而傳統的滑膛槍使用起來比較麻煩,準頭還不高,個頭還那么大,和軍用槍械一比,高下立判。
可想搞到一把制式火槍是非常難的,危險性還特別大,一旦被人告發或者被官府發現,錦衣衛甚至軍隊很快就會出現。只要證據確鑿,不光持有者會去服苦役,售賣者更是罪加一等。
所以民間的火槍大多是有點手藝的鐵匠們私底下自制的,除了質量不太好、使用不太方便、威力很不穩定的缺點之外,樣子通常也很丑,不被高端人士接受。
實際上和大明本土比起來,軍用火槍的真正市場在海外。那里沒有大明律、錦衣衛和官府嚴防死守,只要有貨且貨色好就有人愿意出大價錢購買。至于說拿去做什么用,那就不歸商人們管了。
市場有了,貨源卻成了大問題。私造的火槍雖然也叫火槍,可真賣不出好價格,且各國本身也有會造槍的匠人,犯不著花大價錢購買,人家想買的是大明軍隊使用的火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