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回家后,真正的考驗才開始。林悅原計劃休完產假就回去工作,但看著軟軟小小的兒子,她怎么也舍不得放手。
"我自己帶康康吧。"一天晚上,她對丈夫徐志強說,"我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
徐志強還沒說話,端著雞湯進來的婆婆先開了口:"那怎么行?你好不容易在銀行做到部門經理,請假這么久,位置早被人頂了。"
"可是..."
"沒什么可是的。"婆婆放下湯碗,語氣堅決,"孩子交給我,你安心上班。我養大志強和他姐姐,有經驗。"
林悅想起母親的忠告,猶豫了。那天深夜,她給母親發了條長微信,傾訴自己的糾結。
母親很快回復:"傻女兒,你婆婆說得對。自己帶孩子太辛苦了,沒有收入,整天圍著孩子轉,三五年下來你就與社會脫節了。有婆婆幫忙是你的福氣,要學會感恩。"
林悅盯著手機屏幕,眼淚無聲滑落。她知道母親說的有道理,但心里還是酸澀不已。
第二天一早,婆婆輕手輕腳地走進臥室,把康康抱走:"你再睡會兒,我去買菜,順便帶康康曬太陽。"
林悅透過窗簾縫隙,看著婆婆推著嬰兒車遠去的背影,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產假結束后,林悅重回職場。婆婆把康康照顧得無微不至,家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條。每天下班回家,熱騰騰的飯菜已經擺在桌上,孩子的衣服玩具整齊歸位。林悅只需陪康康玩一會兒,哄他睡覺。
一個月后發工資那天,林悅特意去商場給婆婆買了件羊絨衫。當她忐忑地把禮物遞給婆婆時,老人驚喜的表情讓她心頭一暖。
"這...這得多少錢啊!"婆婆摸著柔軟的衣料,又高興又心疼地說。
"不貴,媽。您照顧康康辛苦了。"林悅笑著說。
第二天,她下班回家時,看見婆婆穿著新羊絨衫,正在小區廣場上和一群老太太聊天。遠遠地,她聽見婆婆驕傲的聲音:"這是我兒媳婦給買的,非要我穿上..."
那一刻,林悅突然明白了母親的智慧。一點小小的付出,換來的不僅是婆婆的開心,更是家庭的和諧。
然而,生活總有波折。康康一歲半時,發起了高燒。那天林悅剛好有個重要會議,婆婆打電話來說已經用土方子給孩子退燒了。
晚上回家,林悅發現康康額頭滾燙,小臉通紅,而婆婆正用酒精給孩子擦身。
"媽!不能用酒精,會中毒的!"林悅一把搶過毛巾,聲音因驚恐而尖銳。
"胡說!志強小時候發燒都這么治的!"婆婆不甘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