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兒子長大了,當媽的就得自動更新一個“翻譯”功能?把他們那些直線條的話,在腦子里自動翻譯成“他其實是愛我的,只是腦子不會拐彎”?
李秀蘭洗了個澡,試圖沖掉這些紛亂的思緒。出來時發現手機上有陳浩發來的消息:“媽,我們到家了。今天辛苦啦!小雯特別開心,說您是世界上最好的阿姨。”
后面跟著個可愛的表情包。
她的心突然軟了一下。也許真是自己想多了?兒子只是粗心,不是不愛她。
第二天是周末,陳浩照例回家吃飯,不過這次是一個人。“小雯和閨蜜逛街去了。”他解釋說,很自然地從冰箱里拿出半個西瓜,挖了一大勺吃掉,“媽,這西瓜甜,您吃不吃?”
又來了。“你吃不吃”這三個字。
李秀蘭終于沒忍住,狀似隨意地問:“如果我說吃,你會給我挖一勺嗎?”陳浩愣了一下,突然笑了:“媽您今天怎么了?當然會啊。”說著真挖了一勺遞過來。
李秀蘭接過勺子,西瓜很甜,涼絲絲的,但她心里還是堵著什么。
“兒子,”她盡量讓語氣輕松,“你記不記得小時候,有什么好吃的,你總是第一個往我嘴里塞?”陳浩一邊刷手機一邊點頭:“記得啊,那不是小時候嘛。”
這話像一根細針,輕輕刺了她一下。
“現在長大了,就不記得媽媽愛吃什么了?”她半開玩笑地說。陳浩終于抬起頭,有些困惑:“媽,您今天是不是不舒服?我怎么會不記得您愛吃什么?您愛吃魚眼睛、雞爪子、西瓜心...最討厭吃芹菜和胡蘿卜。”
他一口氣報出一長串,準確無誤。
李秀蘭愣住了。原來他都記得。
“那為什么...現在總是問‘你吃不吃’?而不是直接分給我?”她終于問出了口。
陳浩放下手機,表情認真起來:“媽,那是因為...我覺得您是我媽媽,但也是獨立的人啊。我不能替您做決定吧?萬一您不想吃呢?萬一您在減肥呢?小雯說,這是尊重別人的選擇權。”
李秀蘭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
原來,在兒子看來,這是尊重的表現。而在她看來,這是生分的開始。
那天晚上,李秀蘭失眠了。她想起自己的婆婆——陳浩的奶奶。老人去年去世前,曾拉著她的手說:“秀蘭啊,做母親的,最終都要學會退出。兒子長大了,就有自己的日子了。咱們得認。”
她當時不明白,現在卻仿佛懂了。
又一周過去,陳浩帶著小雯再次回家。這次李秀蘭心態平和了許多,雖然聽到那句“媽,你吃不吃”時,心里還是會輕微地揪一下。
飯后,小雯主動幫忙切水果。李秀蘭看見她仔細地把芒果切成小塊,插上牙簽,先端給老陳,再給她,最后才是她和陳浩。
“阿姨,您嘗嘗這芒果,特別甜。”小雯笑著說,眼睛彎成月牙。
李秀蘭忽然問:“小雯,你在家也會這么問爸爸媽媽‘你吃不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