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婚,住哪里啊?”李秀英終于把話題繞回了最初的問題,語氣里帶著連自己都驚訝的諷刺。
小敏一時語塞,顯然沒想過這個問題有多復雜。
李秀英繼續往家走,腳步沉重。路兩旁的稻田在夕陽下泛著金光,遠處炊煙裊裊,本該是一幅寧靜的田園畫卷,她卻只覺得像走在無形的籠子里。
回到家,王大力正坐在門檻上喝酒,見她回來,瞪著眼睛問:“死哪去了這么晚才回來?飯做了嗎?”
“這就去做。”李秀英低聲應著,快步走進廚房。
夜里,她躺在床上,聽著身邊丈夫如雷的鼾聲,怎么也睡不著。身上的傷還在疼,但比傷口更疼的是心里那個無解的問題:離了婚,我能去哪里?
她想起小時候,家里的老房子還沒翻新,她和兩個兄弟擠在一張炕上睡覺。夏天蚊蟲多,母親總是坐在旁邊給他們扇扇子,直到他們入睡。那時雖然窮,但覺得有依靠。如今娘家還在,卻已經不是她的避風港。
她又想到自己的兩個孩子。大兒子小軍十四歲,已經開始學他爸爸的樣子對她呼來喝去;小女兒小芳十二歲,性格懦弱,從不敢在她挨打時出聲。如果她離婚,孩子們會跟她走嗎?恐怕不會。王家不會放人,孩子們自己也未必愿意跟著一個無法給他們安定生活的母親。
黑暗中,李秀英的眼淚無聲地流淌。她知道自己陷入了一個無解的困境:留下,可能被打死;離開,可能餓死。無論哪種選擇,都看不到光明。
幾天后,村里傳來了消息:鎮上的婦聯來了人,要在村里辦法律知識講座,專門講家庭暴力和婦女權益保護。
李秀英心動了,她偷偷去了村委會大院,躲在人群最后面。
婦聯的工作人員講了很多她從未聽過的東西:家暴是違法行為,受害者可以報警;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可以分割;女方有權要求孩子的撫養權......
講座結束后,李秀英鼓起勇氣上前,悄悄向工作人員咨詢了自己的情況。
那位姓張的女士耐心聽完她的講述,鄭重地說:“大姐,您這種情況完全可以提出離婚。根據最新法律,家暴是法定離婚理由,而且您可以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包括房子。”
“可是房子是他家婚前蓋的,地也是他家的,我能分到嗎?”李秀英急切地問。
“如果是婚前財產,可能比較困難,但如果是婚后翻修或者擴建的,您可以要求補償。再者,您為家庭付出這么多年,理應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張女士解釋道,“我們婦聯可以為您提供法律援助。”
一絲希望從李秀英心中升起:“真的嗎?你們能幫我?”
“當然,保護婦女權益是我們的工作。”張女士遞給她一張名片,“有時間可以來鎮上找我們,詳細談談。”
李秀英小心翼翼地收起名片,仿佛揣著一顆火種回家。
然而這顆火種很快就被現實澆滅了。
當她試探性地向王大力提出離婚和財產分割的想法時,換來的是一頓更加兇狠的毒打。
“離婚?你想得美!老子就是打死你,也不會讓你帶著王家的東西走!”王大力邊打邊罵,“還敢去聽什么婦聯講座?看老子不打斷你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