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畫紙撕下來遞給林晚:“送給你。記住,秋天之后還有冬天,然后春天又會來的。這是自然的規律,也是人生的。”
林晚接過畫,由衷地道謝。老人笑著擺手,自己推著輪椅離開了。她坐在長椅上許久,直到夕陽西下,公園里的人漸漸稀少。
回到家,林晚把畫貼在冰箱上,然后打開電腦。南山客已經發來了新消息:“今天去看銀杏了嗎?”
“去了,還遇到一位有趣的老人。”林晚回復,然后詳細講述了今天的經歷。
南山客回應:“看來今天你有意外收獲。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在最不經意的時候給我們驚喜。”
“你為什么叫南山客?”林晚好奇地問。
“取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退休后我搬到郊區的山腳下住,試圖過一種更簡單的生活。”
兩人又開始聊起來,從文學到藝術,從人生哲學到日常瑣事。林晚發現南山客知識淵博且富有智慧,總能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周旭周末來看她時,驚訝地發現母親狀態好了許多。“媽,你好像......不一樣了。”
“哪有什么不一樣,還是你媽。”林晚笑著端出自己做的點心,“嘗嘗,新學的配方。”
兒子咬了一口,夸張地豎起大拇指:“好吃!爸要是知道錯過了這個,肯定后悔死。”
話一出口,周旭立刻意識到說錯了話,尷尬地閉嘴。林晚卻只是笑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你爸選擇了他認為重要的東西。”
周旭仔細觀察母親的表情,確定她沒有強顏歡笑,才松了口氣:“媽,你真堅強。”
“不是堅強,只是想通了。”林晚說,“人生苦短,沒必要困在過去的泥沼里。”
離婚程序進行得很順利,林晚沒有設置任何障礙。簽字那天,周明看起來反而比她更難受,幾次欲言又止。最后他說:“林晚,你是個好女人,是我配不上你。”
“現在說這些沒什么意義了。”林晚平靜地回答,“祝你幸福。”
走出律師事務所,陽光正好。林晚決定步行回家,順便去菜市場買些新鮮食材。路上她經過一家畫廊,櫥窗里陳列著一些油畫作品。忽然想起公園里遇到的那位老人,她心血來潮走了進去。
“請問你們這里收業余畫家的作品嗎?”她問店員。
店員是個扎著馬尾辮的年輕女孩:“我們偶爾會舉辦社區藝術展,下次在一個月后。您有興趣參加嗎?”
林晚想了想,說:“我剛開始學,可能還不夠格參展。但不知道你們是否開設成人美術課程?”
女孩熱情地介紹起來,畫廊正好有周末油畫班,針對零基礎的成年人。林晚當即報了名,感覺內心久違地涌起一絲期待。
回到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南山客。對方很快回復:“太好了!藝術是療愈心靈的良藥。期待看到你的作品。”
“壓力好大啊,要是畫得太差怎么辦?”林晚開玩笑地說。
“記住,創作是為了表達自己,不是為了取悅他人。享受過程就好。”
周末上第一堂美術課時,林晚發現自己確實是班里最沒經驗的學員之一。但她并不氣餒,按照老師的指導認真調色、運筆。畫完一幅簡單的靜物寫生后,老師居然表揚了她對色彩的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