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日的陰影
清河村被七月的烈日炙烤著,知了聲嘶力竭地鳴叫,仿佛也要被這熱浪融化。村中央那棵百年老槐樹倒是依舊枝繁葉茂,在黃土路上投下一片難得的陰涼。樹下,幾個老人搖著蒲扇,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家常。
“聽說了嗎?老李家媳婦又生了個大胖小子!”滿頭銀發的趙大娘搖著扇子,臉上堆著笑,“這都第三個孫子了,老李家人丁興旺啊!”
坐在石墩上的錢老爺子點點頭,銅煙鍋在石頭上磕了磕:“可不是嘛,昨兒個我還去喝了滿月酒。那孩子真俊,大眼睛滴溜溜轉,一點都不怕生。”
樹蔭另一邊,蹲在地上抽悶煙的中年男子聞言,眉頭幾不可見地皺了一下。他叫孫建軍,村里人都叫他“老孫”。他掐滅手中的煙頭,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灰,一聲不吭地朝村東頭走去。
趙大娘瞥了他一眼,壓低聲音:“這老孫,又受刺激了。聽說他大閨女那邊,又生了個丫頭片子?”
錢老爺子嘆了口氣:“可不是嘛,這都是第二個孫女了。他家大閨女招的那個女婿,看著挺壯實的小伙子,怎么就不頂用呢?”
幾個老人交換了意味深長的眼神,搖搖頭不再說話。
村東頭的老李家院子里,此刻正熱鬧非凡。剛滿月的小寶寶被放在院中樹蔭下的搖籃里,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李老太太坐在一旁,滿臉慈愛地搖著蒲扇為孫子驅趕蚊蟲。
“媽,讓我來看著小寶吧,您進屋歇會兒。”大兒媳王秀娟從屋里走出來,手里端著一碗綠豆湯。
李老太太擺擺手:“不累不累,我看著我這大孫子,心里歡喜還來不及呢。”
王秀娟笑著搖搖頭。自打這個小生命降臨,婆婆整個人都像是年輕了十歲,整天搶著帶孩子,恨不得時時刻刻把孫子捧在手心里。
院門外傳來腳步聲,孫建軍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手里提著半籃子雞蛋,臉上擠出些許笑容:“老嬸子,聽說小寶滿月了,我來看看孩子。”
李老太太連忙起身相迎:“哎呀,建軍來就來,還帶什么東西!快進來坐!”
孫建軍把雞蛋遞給王秀娟,目光不由自主地飄向搖籃中的嬰兒。那孩子白白胖胖,藕節似的手臂在空中揮舞著,見到生人也不怕,反而咧開沒牙的嘴笑了起來。
“這孩子真喜興。”孫建軍說著,眼神有些復雜。
李老太太沒察覺異樣,樂呵呵地抱起孫子:“可不是嘛,見誰都笑,一點都不認生。建軍你要不要抱抱?”
孫建軍遲疑了一下,還是伸出手接過了孩子。嬰兒很輕,軟綿綿的一團,帶著奶香味。他笨拙地托著孩子的頭,那小生命在他懷里扭動了一下,突然安靜下來,睜著清澈的眼睛看著他。
那一刻,孫建軍心里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這么多年,他從未抱過這么小的嬰兒。當年兩個女兒出生時,他因為失望,幾乎沒怎么抱過她們。而現在懷里這個別人家的男孩,卻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悸動。
“看來小寶很喜歡你啊!”李老太太笑道。
孫建軍勉強笑了笑,將孩子還了回去。他又寒暄了幾句,便借口有事離開了。
走出李家院子,孫建軍的臉色沉了下來。七月的陽光刺得他眼睛發疼,但他覺得心里更疼。為什么別人家能接二連三地生男孩,而他家卻連一個帶把的都見不著?這世道,太不公平了。
二.兩家的故事
清河村是個不大的村落,百來戶人家依山而建,世代務農。改革開放后,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守著祖屋和田地。村里人重視香火傳承的觀念根深蒂固,誰家要是沒有兒子,總會覺得矮人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