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和孫家是鄰居,祖上還有些親戚關系。李家老爺子李保國當過兵,退伍后回村當了多年的村支書,在村里很有威望。老兩口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李建國在縣里工作,娶了小學教師王秀娟;二兒子李建強去了南方打工,娶了個外地媳婦,常年不在家。
如今大兒子家接連生了三個孫子,樂得李保國見牙不見眼,整天抱著孫子在村里轉悠,逢人便夸自家香火興旺。
相比之下,孫家就顯得冷清多了。孫建軍年輕時是村里有名的能干人,莊稼活樣樣拿手,還會些木匠手藝。他和妻子張蘭經人介紹結婚,頭胎生了個女兒,取名叫孫盼娣,意思再明白不過——盼著來個弟弟。
誰知第二胎又是個女兒,取名孫招娣。那時計劃生育正嚴,孫建軍作為黨員,被強制做了結扎手術。希望徹底破滅的那天,他在家喝得爛醉如泥,又哭又鬧,把張蘭打得鼻青臉腫。
這些年來,孫建軍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他看著李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孫子一個接一個地出生,心里像是被螞蟻啃噬般難受。妻子張蘭體諒他的苦悶,常年忍氣吞聲,把兩個女兒拉扯大后,又張羅著給大女兒招了個上門女婿。
女婿叫周強,是鄰村人,家里兄弟多,負擔重,愿意入贅孫家。孫建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大女兒身上,盼著她能生個兒子延續孫家香火。
然而天不遂人愿,孫盼娣頭胎生了個女兒。孫建軍雖然失望,但想著年輕還能再生,也沒多說什么。誰知第二年,盼娣又生了個女兒。
那天,孫建軍把自己關在屋里,一整天沒出來。張蘭擔心地守在門外,只聽里面傳來壓抑的嗚咽聲,像是受傷的野獸在呻吟。
從此,孫建軍變得更加陰郁。他很少出門,即使不得已出門,也總是低著頭快步走路,盡量避免與人交談。尤其是看到李家老爺子抱著孫子在村里炫耀時,他都會繞道而行。
只有偶爾,當村里沒人注意時,他會站在李家院外,遠遠地看著那個被全家人捧在手心的小男孩,眼神復雜難辨。
三.暗流涌動
轉眼到了八月底,天氣依然炎熱。李家小寶已經兩個多月大了,越長越可愛,成了全村的“團寵”。每天都有村民閑來無事到李家串門,就為了逗逗這個見人就笑的小娃娃。
周日下午,李家院子里又聚集了幾個人。趙大娘帶著她的小孫女來看小寶,錢老爺子也來湊熱鬧,坐在小板凳上吧嗒吧嗒抽著旱煙。
“秀娟啊,這孩子真省心,哭都很少哭。”趙大娘逗著搖籃里的嬰兒,對王秀娟說。
王秀娟正在晾衣服,笑著回應:“是啊大娘,除了餓和尿了,平時都不哭鬧,好帶得很。”
李老太太端出一盤西瓜分給大家:“來來來,嘗嘗這西瓜,甜著呢!”
這時,孫建軍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手里拿著個小木馬,看起來是新做的,打磨得光滑锃亮。
“老嬸子,我給小寶做了個玩具。”他有些局促地站在門口,沒有直接進來。
李老太太連忙迎上去:“哎呀建軍,你這手藝真巧!快進來坐!”
孫建軍猶豫了一下,還是走進院子。他把小木馬遞給李老太太,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搖籃中的嬰兒。
小寶似乎被色彩鮮艷的木馬吸引了,咿咿呀呀地伸出手。孫建軍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木馬遞到孩子手中。小寶抓住木馬,開心地笑了起來。
“看把這孩子樂的!”趙大娘笑道,“建軍手藝真好,這小馬做得真精致。”
孫建軍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笑意:“閑著沒事,做著玩。”
李老太太切了塊最大的西瓜遞給他:“建軍,嘗嘗西瓜,可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