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更是加強了防范。王秀娟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帶孩子。李老太太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隨便讓人抱孫子了。有時候鄰居來看孩子,她都會緊緊跟在旁邊,眼神里透著戒備。
甚至村里人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家依然串門聊天,但多了幾分謹慎和保留。那種毫無保留的信任和親近,似乎一去不復返了。
中秋節又到了,村里依然熱鬧,但總感覺少了些什么。家家戶戶還是聚在一起吃飯賞月,但話題中多了對人性的一絲警惕和反思。
月光下,李保國抱著已經一歲多的小孫子,坐在院子里賞月。小家伙已經會走路了,咿咿呀呀地指著天上的月亮。
“月亮...圓...”小家伙口齒不清地說。
李保國親了親孫子的小臉,心里滿是感慨。經歷了那件事后,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但同時,他心里也有一絲遺憾——那個曾經熟悉的、和睦的村莊,似乎再也回不來了。
八.一念之間
時間是最好的療藥,但有些傷痕永遠無法完全愈合。
一年過去了,孫建軍依然生活在村民的異樣眼光中。他變得越發沉默寡言,背也佝僂了許多。妻子張蘭依然和他生活在一起,但兩人之間總是隔著一層什么。
有時,孫建軍會一個人跑到村后的山上,一坐就是大半天。從那里可以俯瞰整個村莊,看到李家院子里奔跑玩耍的孩子。
他常常回想那個夏天的午后,回想自己那一刻的瘋狂。如果當時他控制住了自己,如果當時他沒有伸出那只手,現在的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但人生沒有如果。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他的一念之差,不僅傷害了一個無辜的孩子,也毀了自己的生活,連累了家人。
深秋的一天,孫建軍在山上坐了很久。夕陽西下時,他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塵土,慢慢向山下走去。
路上,他遇到了接孫子回家的李保國。小家伙已經會跑會跳了,看見孫建軍,下意識地躲到爺爺身后,小手緊緊抓著李保國的褲腿。
那一刻,孫建軍的心像是被針扎了一樣疼。他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點了點頭,快步走開了。
回到家里,張蘭已經做好了晚飯。簡單的一菜一湯,兩人相對無言地吃著。飯后,孫建軍突然開口:“蘭,我想去南方打工。”
張蘭愣了一下:“怎么突然想去打工?你都這歲數了...”
“總比在這里強。”孫建軍低聲說,“我走了,你和孩子們的日子也能好過點。”
張蘭沉默了。她知道丈夫說的是實話。有他在村里,女兒們都不好意思常回娘家,外孫外孫女也不敢來玩。如果他走了,至少家人不用再承受那些異樣的眼光。
幾天后,孫建軍收拾了簡單的行李,踏上了南下的列車。臨走時,只有張蘭一人來送他。
火車開動的那一刻,孫建軍望著窗外熟悉的村莊漸行漸遠,眼淚終于忍不住流了下來。他知道,有些錯誤一旦犯下,就永遠無法挽回;有些界限一旦跨越,就再也回不去了。
清河村的日子還在繼續,槐樹依然枝繁葉茂,樹下的閑聊依舊。但每個人的心里都明白,有些東西已經永遠改變了。
人性之惡就像潛伏在陰影中的野獸,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沖破牢籠。而唯一的應對之道,或許就是時刻保持警惕,既防范他人,也約束自己。
因為善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