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傳來閨蜜同情的聲音:“現在好保姆確實難找。不過你家趙阿姨平時不是挺能干嗎?”
“能干是能干,可這脾氣也太大了。”林太太抱怨道,“你是不知道她那個眼神,好像我讓她吃剩飯是多侮辱人的事似的。”
掛掉電話,林太太躺在床上,思緒飄回了二十年前。那時她剛結婚,住在婆婆家。婆婆家里也請過幾個保姆,個個都是低眉順眼,從不敢跟主家頂嘴。吃飯時,保姆總是等全家人吃完后才在廚房隨便吃幾口,哪敢挑剔是不是剩飯?
時代真的變了,林太太想。
而廚房里的趙阿姨,正仔細地擦拭著灶臺。她的動作依然麻利,但眉頭緊鎖著。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不吃剩飯”的原則引發矛盾了。上一家雇主也是,總想讓她吃前一天剩下的菜肴,美其名曰“別浪費”,卻從不考慮她的感受。
趙阿姨記得小時候,家里窮,剩飯是常態。母親總是把新鮮的飯菜留給父親和孩子們,自己吃著上頓剩下的。有一次,趙阿姨半夜起來上廁所,看見母親一個人在廚房,就著咸菜吃冷飯。那一刻,她暗自發誓,等自己長大了,絕不過這樣的生活。
后來她結婚生子,丈夫早逝,為了養活兒子,她來到城里做保姆。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游刃有余,她始終堅持著一些原則。“不吃剩飯”不是矯情,而是她對生活最后的堅守。
下午三點,小輝補習回來,一進門就嚷嚷著餓了。
趙阿姨早已準備好水果拼盤,又熱了一杯牛奶。看著小輝狼吞虎咽的樣子,她忍不住提醒:“慢點吃,別噎著。”
小輝含糊地應了一聲,突然問道:“趙阿姨,中午你是不是跟我媽吵架了?”
趙阿姨愣了一下,隨即搖搖頭:“沒有,就是有點小誤會。”
“我媽說她讓你吃剩餃子,你不樂意。”小輝眨著眼睛,“其實我也不愛吃剩餃子,煎過的餃子皮硬邦邦的,不如新煮的好吃。”
趙阿姨笑了笑,沒有接話。孩子總是誠實的,不會掩飾自己的好惡。
傍晚,林先生回來了。一進門,他就察覺到家里的氣氛有些異樣。妻子陰沉著臉坐在沙發上,趙阿姨則在廚房里默不作聲地準備晚餐。
“怎么了?”林先生輕聲問妻子。
林太太把中午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越說越激動:“你說她是不是太過分了?我好心跟她一起吃飯,她倒嫌是剩飯!”
林先生沉吟片刻,拍了拍妻子的手背:“趙阿姨確實有她的原則,咱們不是早知道嗎?再說了,她其他方面都做得很好,何必為這點小事計較?”
“這是小事嗎?”林太太不服氣,“這是態度問題!她現在敢拒絕吃剩飯,明天就敢要求漲工資,后天就敢...”
“你想多了。”林先生打斷她,“趙阿姨不是那樣的人。”
晚餐時分,氣氛依然尷尬。林先生試圖找話題緩和,但趙阿姨只是簡短應答,林太太則一直板著臉。只有小輝渾然不覺,津津有味地吃著趙阿姨做的紅燒排骨。
“趙阿姨做的菜就是好吃,”小輝含糊不清地說,“比學校食堂強多了。”
趙阿姨的臉上終于有了一絲笑意:“喜歡吃就多吃點。”
飯后,趙阿姨收拾完廚房,準備下班。按照慣例,她會在離開前跟主家打聲招呼,但今天,她直接拿起包走向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