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站在玄關處,目光落在那個熟悉的角落——一雙卷成團的深灰色襪子隨意丟在鞋柜旁,像一只疲憊的小動物蜷縮著。這景象八年來幾乎日日上演,而每一次看見,她心中都會升起一股無名火。
“周明!”她朝客廳方向喊道,聲音里帶著壓抑不住的煩躁。
“怎么了?”丈夫周明從報紙里抬起頭,一臉茫然。
陳靜用兩根手指拈起那兩只襪子,像提著什么臟東西:“我說過多少次了,脫下來的襪子直接放進衛生間的臟衣籃里,不要隨處亂扔!”
周明放下報紙,嘆了口氣:“我這不是準備等會兒洗澡時一起拿進去嘛。”
“等會兒?你哪次不是這么說的?最后不還是我收拾!”陳靜把襪子扔進衛生間,水龍頭嘩啦啦地響,她用力搓著手,仿佛要洗去的不是灰塵,而是這日復一日的失望。
這是他們婚姻的第八個年頭。陳靜仍清晰地記得新婚時,她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整潔溫馨的家,浪漫的紀念日,彼此扶持成長的伴侶。可現實是,周明不愛干凈,不懂浪漫,花錢隨性,與她理想中的丈夫相差甚遠。
“我這是為他好,一個家總得有個家的樣子。”陳靜總是這樣告訴自己。
那天晚上,陳靜又一次試圖“改造”周明。
“下周是我們結婚八周年紀念日,”她切著菜,狀似隨意地說,“城西新開了家法式餐廳,據說很不錯。”
周明正埋頭看手機上的體育新聞,頭也不抬:“法餐啊,分量少又貴。不如去咱們常去的那家火鍋店,實在。”
陳靜握刀的手緊了緊:“你就不能有點情調嗎?每次紀念日都是火鍋,有意思嗎?”
周明這才抬起頭,一臉不解:“吃飯不就圖個好吃、吃飽嗎?那家火鍋店咱們都喜歡,怎么就沒情調了?”
“算了,跟你說不通。”陳靜重重地把刀放在砧板上,轉身去炒菜,鍋鏟碰撞的聲音格外響亮。
周明看著她僵硬的背影,無奈地搖搖頭,繼續看他的新聞。
這樣的對話在他們的婚姻里反復上演,如同一張跳針的唱片,永遠在同一個地方卡住。
晚飯后,周明照例窩在沙發里刷手機,七歲的女兒周曉曉坐在地毯上玩積木,不一會兒就把玩具攤了一地。陳靜收拾完廚房,走出來看到這一幕,竟沒有絲毫惱怒。她蹲下身,溫柔地對女兒說:“曉曉,玩完記得把積木收好哦。”
“知道啦,媽媽!”曉曉甜甜地應著。
陳靜笑著摸摸女兒的頭,一轉身,看到周明隨手丟在沙發扶手上的外套,那股熟悉的煩躁感又涌了上來。
“你的外套能不能掛起來?我剛熨好的!”她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
周明嚇了一跳,茫然地拿起外套:“這又怎么了?我等會兒還要穿呢。”
“每次都是這個借口!這個家就我一個人在乎整潔嗎?”陳靜一把奪過外套,氣沖沖地走向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