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中央,說完那番話的齊洛開始在干冷的地面上挪動前行。
身側柔和的光影像是一張網,將他淺淺籠罩其中。
那道清亮的聲音,伴隨著夜風緩緩擴散開來。
“一場實驗的開啟,必然會有它的誘因,精衛不可能無緣無故去填海,地質板塊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發生斷裂。那導致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就是那個流傳了幾千年的故事,【共工怒撞不周山】!而在我的邏輯體系里,它更像是一場由實驗意外導致的空間能量柱損毀!”
共工怒撞不周山?
觀眾們記不得自己到底是第幾次聽到這句話了,但能很明確的感受出來,在這場所謂的文明修復實驗中,它的出場率和重要性很高、很高.......
可重要歸重要,但無論是基于《山海經》原文的表述還是高維實驗觀測層面,觀眾們完全看不出共工怒撞不周山與精衛填海到底有什么關聯。
于是,沉寂了許久的彈幕再次翻騰,無數的疑惑傾巢而出——
【額......怒撞不周山和精衛填海還能有聯系的啊?完全是兩個神話體系啊。主播該不會要表演一手生搬硬套吧?】
【我算是大致通讀過《山海經》兩次的,沒記錯的話兩個都不是同一卷中的故事吧?這咋關聯到一起的?】
【可能是我讀書少吧,總感覺有點懵懵的,如果按照主播這樣說,那隨便找兩個神話豈不是都可以找到關聯?既然說怒撞不周山是實驗背景,總得找出佐證來吧?】
邏輯與佐證,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儼然成為了直播間中的熱詞。
不得不說,齊洛直播除了向全民普及知識外的另一個特別貢獻,就是幫助大家構建起了思考問題的成熟體系。
這也是為什么平臺愿意持續幫他推流,學界反對聲量不大的根源所在!
彈幕雨,一直持續下了兩三分鐘。
但那條尤為醒目的“求佐證”彈幕飄過后,齊洛終于施施然開了口。
“為什么【怒撞不周山】會成為【精衛填海】的導火索是吧?那這里就要從兩個方面去解釋了!”
“第一,是宏觀觀測場域的板塊聯動性!第二,是不周山在宏觀觀測場域中的重要作用!”
???
好家伙,這么專業的嗎?
當齊洛給出理由的那一刻,觀眾們震驚了,自今晚開播以來,有股感覺開始變的越來越清晰。
今天的主播,好像戒掉了之前神詭獵奇的習慣,開始“走正路”了。
譬如剛剛提出的兩個支撐觀點,這哪兒是解讀啊,壓根就是在完成一篇專業論文嘛!
心中如此想著,眼眸中的期待感卻愈加濃烈。
齊洛的知識雖然冷,但學起來的確夠過癮,別的不論,最起碼以后出去聚餐吹牛逼的時候能當成絕佳的談資!
視野中,光影流轉,那道熟悉的聲音,也再度透過麥克風傳揚過來。
“大家還記得那位高維文明觀測者的編號么?”
【編號?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大荒場域014觀測者吧?】
“對的!”齊洛輕輕點點頭,“那這里就有一個關鍵詞了——【大荒場域】。”
“剛剛我們提到過的【太行山—渤海】試驗田,便歸屬于大荒場域!之所以有這場實驗,則是因為大荒場域出現了生態系統失衡的問題,所以才需要去修復!”
“那現在,我們就需要找出【大荒場域】的具體范圍,由此才能進一步明確實驗的背景!”
邏輯清晰的話語中,齊洛繼續加快語速。
“大荒場域的范圍其實很好劃定,答案就寫在《山海經》里,我們只需要找到相關的描述,確定它東南西北四方的點位,就可以鎖定!”
說話間,他身前迅速成像了一張全息地圖,顯現著一大片廣袤震撼的山川湖海,濃重的機械感中又帶著大自然的樸素味道。
“東方大荒的位置,之前我們就已經考證過,在魯東半島及渤海區域。”
“關于西方大荒,《山海經》中說此地在【西北海之外】,根據當前學界的考究,所謂的西北海大概就是羅布泊,再根據大荒極西山形險峻的特征,基本可以定位在帕米爾高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