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共工之臺呈現四方形,其中一處的角上有一條蛇,蛇頭朝向南方。”
“各位注意,這短短的一句話中蘊含了一個很有價值的信息”,齊洛語氣深重,伸手在空中比劃了一下,“就是蛇形元素的雕刻!”
蛇形元素.......這是有什么說法嗎?
眾人如此想著,并沒有打斷齊洛,繼續認真聽了下去。
“《山海經》中對共工之臺雖有描述,但畢竟太過籠統簡單,要想真正論證共工是【氣象水文調節系統】,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找到【共工之臺】的原型!”
呃.......
此話一出,屏幕前眾人瞬間就不會了,紛紛表情詫異的看向齊洛。
找到共工之臺的原型?這玩意兒不是《山海經》里編造的東西么,怎么可能會有原型?
按理來說,主播應該不會出現這種低級失誤啊?
面對著鋪天蓋地的否定,齊洛依舊淡然如虞。
耳畔是呼嘯嘈雜的風聲,頭頂之上的蒼穹中,昏月像是一把鐮刃,將天幕撕開一道令人生畏的豁口。
他舉目上望,安靜佇立半晌,爾后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中朝外跨出一步。
“唰~”
恰是這一秒,橫亙于視野中央的光影,疾速變幻。
雜亂無章的光線,轉瞬之間開始打散重組,用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構建出一座古樸老舊的高臺。
“1936年,在大荒場域的東南,錢塘流域之畔,良渚文明遺址第一次被發現!于橫生的土墻瓦礫之間,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高臺,它由夯土壘成,東西長約670米,南北寬約450米,高大雄偉,與《山海經》中關于共工之臺的描寫極為相似。”
“此遺址后被命名為【莫角山】,也就是我剛剛告訴大家的......共工之臺原型!”
直播間中,安靜至極。
觀眾們沉默看向語氣堅定的齊洛,情緒突然就開始堆積。
這種神話照進現實的魔幻感覺,真的很容易就讓人神經錯亂。
“莫角山遺址最像共工之臺的原因,是基于它的形態么?其實并不是”,齊洛微笑著搖搖頭,伸手指向身側剛剛構筑完好的虛擬光影。
“真正斷定此處乃共工之臺原型的依據,是它復雜又遠超于時代的水道系統!又或者說......是它作為整個大荒場域水文調節工具的天然獨特性!”
淡然又沉穩的語氣,抬手之間就幫觀眾們打開了閉塞已久的信息大門。
無數光影開始匯聚,在【共工之臺】周圍組合成一幅奇幻瑰麗的水道畫卷。
“良渚遺址中的水道系統,以莫高山高臺為中心向外輻射,從東南西北四方分出,暗合九州八卦構成八方水門,實質勾連各大水系,以此開展尤為精準的水利調節。”
“而這種水文調節,可不是常規認知中的人工調節或者大壩調節方式!”
“這是一套由【共工智能調節中樞】和【高臺信息接收器】共同構成的高科技水文調節系統!”
頭皮發麻的感覺,順著尾椎骨寸寸上移,秒速侵占了觀眾們的神經中樞。
可還未等到他們將這股體感壓制下去,齊洛的聲音,便再度出現。
“而這樣的智能水系調節系統,在藍星上.......還有三個!”
“分處四個不同的實驗場域,共同接受高維文明的水利調節指令!”
“現在知道為什么【四大文明古國】只有這四個了么?”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水利調節系統,才能確保實驗的正常推進。”
“才能在足夠漫長且兇險的時間里.......”
“培育和延續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