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石院長不是知名畫家的話。
中午這一頓,應該是石院長帶著浩子跟一群(金主可能另外一趴)、領導、同行前輩們一塊很隆重的吃一頓飯,觥籌交錯,說一些表面冠冕堂皇的話。
正常的社交禮儀是這樣的。
或者晚上吃。
晚上吃可能會上酒。
一頓,在大首都,肯定也過萬了。
其實席間大家都不一定能吃好,地方豪華漂亮,純應酬。
論資排輩,前輩們挨個認臉,敬酒啥的。
但是石院長是藝術家,還是一副隨時會嘎的女藝術家的模樣,比較任性,沒有這個流程,中午都是工作餐。
來的領導都是自便。
所以有人說文化部門的領導,純屬清水衙門,可能跟其他部門比起來,確實挺清水的,錢沒有多少,權的話,這些文藝工作者很多不通人情世故,比你恃才傲物,你多督促一下人家,人家干脆躲起來了,連門都不出。
一般對這樣的文藝工作者,比較有名的,會爭取讓他們加入協會,然后統戰部也會喊他們加入,開會,讓自由工作者感受一下不自由等級森嚴的環境,充滿權力味道。
部分文藝工作者會迅速同化,經常參加各種會議,比領導還像領導,本職工作可能會荒廢,或者比較少的能兼得,但是已經算是半個體制人。
還有一部分文藝工作者就躲起來了,實在不能適應這些等級制度,繼續沉迷自己創造的世界。
還有一部分,因為不火了,消失了。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相互滲透的過程。
石院長本身有官方身份,是體制內的人,作品成就高,已經可以任性了,有她保駕護航,馮浩可以保持比較單純的創作環境。
因為年輕人,給予他太高的權利地位,他很容易迷失,靈氣消失。
創作太需要靈氣了。
總說窮人寫故事好看,好多牛逼的大佬最好看的作品都是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一方面可能是那個時候,他真的是用心血在創作,另一方面,太窮了,沒時間沒錢社交,只能創作,專注力特別高,特別出作品。
所以中午石院長自己都吃自助。
不過麗思卡爾頓的自助餐級別也很高了。
人均也是大幾百的預算。
趙女士和馬太留下來了和石院長一塊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