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教授也有陽光房。
跟眼前的陽光房比,他的陽光房就小多了,也簡陋很多。
只是能看電影,抽雪茄,喝茶,癱著。【滑稽】【還要什么自行車】。
眼前的陽光房,應該是專門請設計師設計過,每個角度都有特別的景觀,但是沒有其他陽光房的憋悶,通風環境非常好,之所以第一感覺是陽光房,大約是因為陽光太充足了。
年紀大的人,喜好陽光,畏寒。
馮浩記憶中老廠門口總有靠坐在椅子上曬太陽的老太太,哪怕時光流逝,再路過那里的時候,總會記起那個畫面,像是時間的投影。
馮浩打開茶罐,看了一下茶葉,回憶師姐曾經給他吹牛逼介紹靈山茶的內容。
靈山茶來自花崗巖裂縫中生長的千年古茶樹群。
每株茶樹在年積溫37度的極限生長環境下成長。
學過物理但是忘光的大四半文盲馮浩問任師姐,年積溫37度是啥意思,師姐說:這個茶樹生長環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逆溫層,晝夜溫差有25度左右,也可能是瞎編的,總之就是很艱難很高大上,就比如高黎貢山特有的茶樹,每日有效的光照就37分鐘,還有唐古拉山凍土植物代謝周期37天。反正就是說一些看似專業的詞,消費者看似了解又不了解,在努力了解過程中完成價值認同閉環。
馮浩:……
還有這個茶葉,自帶天然云母結晶,礦物質富集。
當時只是聽師姐吹牛,沒有見到實物。
馮浩經過秦爺爺同意,給茶罐、茶葉拍了照。
他看了一下實物,額,看不出區別,礦物質什么的看不到。
茶罐上很簡單的寫三個字:靈山茶,很像山寨的。
茶葉條索挺粗,聞著挺干凈的。
不過想來采摘條件應該很困難,就比如燕窩昂貴,也是印尼工人吊著繩子去懸崖上采摘來的,這個過程就很難很復雜。
師姐說的靈山茶,采摘確實是很難的。
采用三光采茶法,春分后第三輪玄月的子夜露凝期,本身地理位置艱難,還要大半夜去采。
而且只采集初展的芽苞。
當然大佬的茶,應該不是別人糊弄他,不至于,哪怕大佬自己不認識茶,身邊總有識貨的。
只是馮浩以前沒有見過。
當做漲見識了。
大佬家的水很不錯,馮浩先煮開給每人倒了一杯,他自己喝了一口,清甜爽口。
白水就很好喝了。
好喝的程度就像是冰鎮的水一樣??
室內還有好香,也點了。
非常淡的沉香的香氣,似有若無,但是聞著絲絲縷縷進脾肺,很舒暢,有種花香+藥香糅合一起的味道。
馮浩的嗅覺buff期限還在,聞著比較明顯,感覺很舒暢,平心靜氣。
這個環境,這個茶,只要會玩智能手機,應該都能泡好吧。
馮浩調整好狀態。
他自己沒有發現,他現在泡茶,就有一種隨心所欲的坐忘感,大約是因為昨天練習了兩遍干爸的中林內觀養生操,好像很容易自洽,進入狀態更容易了,之前他每次進入狀態前還要給自己心理暗示一下,開始做任務了。
本來幾個人要是不聊天,干坐,好像就很奇怪。
但是馮浩泡茶的時候,賞心悅目,讓人觀看如同微風拂面,也不用時時找話題聊天,安靜一會也挺好。
他是沒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動作的,什么三轉杯,六提水,都沒有。
就老老實實泡茶,比較講究的是水溫和時間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