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長輩耳朵里,我要開始讀書了,那就是比任何事都重要的事情,立馬掛電話了。
擔心影響孩子學習。
但是還是有點懵逼。
聽到他姑說這個是什么爸寶里?啥玩意?圍巾,一塊布,幾千塊?想錢想瘋了?爸寶這么值錢,那媽寶豈不是更貴……
“牌子的東西,就那么貴,我們局長穿的襯衫就他家的,格紋,一看就看出來,好幾千塊。”
姑嫂嘀嘀咕咕,馮媽一邊罵孩子亂花錢,一邊照鏡子,一聽這價格,咋感覺這圍巾更好看了,貴的東西是提人嚯……
……
馮浩走到圖書館。
圖書館里自習的人更多了,因為圖書館有空調,這里比教室暖和。
不過人有點太多,太暖和的環境下其實不是很好的學習場景,稍微一學習腦子就容易紅溫。
微涼的環境其實學習效率更高。
不能太涼,太涼就止不住抖腿,抖腿也分散注意力。
好久沒來圖書館,還是很喜歡這種氛圍。
好多年輕人,都在學習,看書,給人感覺莫名很好。
當然也要忽略其中一些成雙成對,看書還手拉手,桌子底下互相玩手指頭的戀愛狗,一看就不專心。
大多數人還是在學習的。
馮浩去閱覽室找書看。
每天能去一趟圖書館或者書店,隨機找一本書看,像是抽卡一樣,隨機獲得知識獎勵,好久沒有讀書,就感覺自己有點半文盲的氣質。
去首都的時候,坐在秦老家,坐在凌將軍家,坐在程哥身邊的時候,就覺得格外想念圖書館。
恨不得隨身帶個圖書館。
因為跟層次太高的人聊天,總有些話好像會斷層卡殼。
智商提高了不等于知識提高。
一個高智商的沒上過學的農民,他可能靠自己聰明才智,制造出機械小船,但是如果他上過學掌握知識,就知道機械小船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科技,并不稀罕,他可以制作現在沒有的,在現在的技術上深挖。
他能造船他是天才,他高智商,但是一個初中生掌握同樣的知識也能造,初中生智商平平,考試及格上下。
獲取知識和智商高是兩回事。
還是要多讀書,多給自己充點電。
很多高級的名媛培訓班,除了貸款整容之外,還會要求這些名媛讀歷史,不需要讀深,但是那些金主聊天的時候,不流行啥都不懂了,至少要能聽懂,偶爾接上一兩句話,漂亮的皮囊是敲門磚,有趣的靈魂是荷爾蒙,神秘的背景是騙你的。
馮浩在圖書館的書架跟前轉悠了一會,走到了一個陽光比較好的書架跟前。
抽出了一本書《萬歷十五年》。
這本書不厚,但是好像聽楊處提過好幾回,聊天的時候,感覺挺有名的,他一直沒看。
這也是底蘊的區別,像是他和肖哥大喬要看書,要自己去獲取。
楊處家就有很大的書房,他說他家里有這個書。
他假期,爸媽有給他書單,安排他看。
大喬條件也好,但是廠二代在這方面做的一般。
肖哥家是完全沒有條件,他家很難找到課本以外的課外書。
馮浩家有個小書柜,也是一堆他喜歡的漫畫書,或者什么的,課本也有,但是離成為一個書房還比較遠。
長輩沒有那么濃的學習氛圍,說起來,他也是廠二代,準確說是工人子弟,大喬是工廠老板子弟。
很多書聽過,但是沒有看。
抽出這本《萬歷十五年》,不厚,他一直以為是厚厚的歷史書,大部頭,沒有想到薄薄一本,而且作者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