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苦苦醞釀了這么久,此時哭起來便如洪水潰堤,傾瀉而出。
他極力維持,讓自己心無旁騖,只是放聲哭泣,看上去悲切無比。
殿內眾臣頓時面面相覷。
朱元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自高臺走了下去,拉著他的手:“熥兒,你是怎么啦?”
朱允熥哭泣著抬起臉來,滿臉淚痕,雙眼更是通紅,他輕輕喊了一聲“皇爺爺”,然后哭得更傷心了。
老朱嘆息著,隨手將他抱入懷中,眼眶內也再次有淚水涌出。
旁邊。
朱允炆恨得幾乎要跺腳了。
還是大意了。
只顧著如何將藍玉定罪,如何干掉支持朱允熥的一眾勛貴武將。
心思緊張,情緒轉移到了斗爭上面,竟是忘了該表演“大孝子”了。
一時不察,便被朱允熥占了先機。
此時想要挽回,卻是有些遲了。
也只能慌亂地擠出幾滴眼淚,跟著裝出悲傷難過的樣子。
“好孩子,別哭了。”老朱用手輕輕拍著朱允熥的背,道:“你爹爹剛走的時候,你都沒有這么難過呢,今天是怎么啦?”
朱允熥心中一凜。
在朱標沒有死之前,無論是他還是朱允炆,與老朱的接觸都不多。
無他。
因為他們的大哥,朱雄英從小便被帶到馬皇后身旁,由老朱和馬皇后親自撫養。
對于那個長孫,老朱非常疼愛。
和疼朱標一樣的疼愛!
可是朱雄英卻意外死了。
自那之后,老朱就很少再見朱標的其他兒子。
免得看到他們時,再想起朱雄英,徒然傷神難過。
而且朱雄英是他親自撫養的,結果卻出了意外。
這讓老朱也十分自責,便刻意疏遠朱標的其他兒子。
以防止他們再出什么意外!
老朱有時候是天不怕地不怕,偏不信邪的!
但在有些事情上,又有點講究。
比如朱雄英死后,他就盡量不接觸任何一個孫子。
沒有接觸,也就不了解。
一直到朱標死后的葬禮上,兩人才在老朱心中留下了分別不同的印象。
朱允炆極盡悲傷,而朱允熥則好像完全無動于衷。
父親死了,他竟似一點都不難過。
于是乎,老朱心中便有了朱允炆是大孝子,朱允熥是不孝子孫的念頭。
也因為這個原因,老朱才想立朱允炆為儲君,而不是朱允熥。
要知道,跳過兒子,而立孫子為儲君,最重要的理由,實際上就是老朱對朱標深沉的愛。
要不然,就算朱標不在了,老朱還有其他兒子,就應該立次子,而不是孫子!
自古就沒有跳過兒子,而立孫子的道理!
禮法上也說不通。
老朱雖然不喜歡儒家,卻是一個非常守禮法的人。
但在這件事情上,他偏偏就不守!
老朱始終認定,自己的皇位,應該留給朱標的兒子。
這皇位本來就是朱標的。
也本來就是朱標的兒子的。
不能因為朱標的死,就剝奪了他兒子繼承皇位的權利。
對朱標最“孝”的朱允炆,也自然而然成了最優先考慮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