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真的有這層用意嗎?
朱允熥也不敢確定。
不過,老朱素來便老謀深算,真有這樣的用意,其實也不奇怪。
朱標在世的時候,老朱就讓朱標對自己的貴妃行母親之禮。
朱標不服,老朱為此追著他打。
呂氏早已被老朱下旨扶正,又撫養了他十幾年。
雖然不是他的親生娘,但這個母親之禮,還真就逃不掉。
楊士奇繼續道:
“若殿下此刻還在東宮,沒有遷居出來的話,恐怕已經鑄成大錯,難以挽回了。”
“說到底,殿下如今才十幾歲,尚未行冠禮。”
“呂妃娘娘以母親之尊,若有心為之,要設計陷害一個孩子,輕而易舉。”
“哪怕殿下如今已是吳王,更被陛下欽定未來大明帝國的繼續人,卻終究也逃不過一個“孝”字。”
“孝比天大!”
楊士奇的語氣,短促而有力:“對方高舉一個“孝”字,殿下便根本沒有反擊之力,連招架都困難!”
他是讀書人,對儒家禮法了如指掌。
但正是因為理解,才更清楚它的可怕。
朱允熥忽然想起了那個靖難之役中守衛濟南的鐵鉉。
此人就是靠著在城頭懸掛朱元璋的畫像,再寫上大批朱元璋神主靈牌,使得十幾萬燕軍不敢開炮攻擊,因而守住了濟南城。
在后世看來,這十分荒謬。
兩軍交戰,怎么可能因為一幅畫象而不敢開炮呢?
但在這個時代的人眼里,卻是理所應當。
畢竟,這個時代,孝比天大!
誰也不敢背一個不孝的罵名!
更何況朱允熥眼下還未行成年冠禮。
放到后世來說,他是未成年,呂氏就是他的監護人,可以幫他決定,替他做主。
他反而沒有自主權!
雖然這個時代有些不同。
他畢竟是陛下親封的吳王,哪怕只有十四五歲,也能自行決定許多事。
但如果呂氏親自站出來的話,那同樣也是可以替年少的他做主的,甚至他反駁都沒有用!
母親替十四五歲的兒子做主,天經地義!
母親若想害他這個兒子,那就有無數種辦法!
“陛下出身貧寒,少年時便父母雙亡。”
“因而對骨肉親情,猶為看重。”
“殿下與獻王斗法,哪怕贏他一百次,也難以將他徹底搬倒。”
“陛下不會允許。”
“他終究也是故太子的兒子。”
“但只要獻王和呂妃娘娘還在,他們與殿下的奪嫡之仇,便不可化解。”
“他們將始終是殿下最大的威脅!”
“殿下縱使被立為儲君,有孝字當頭,依然擺脫不了這種威脅。”
“除非殿下登臨大寶!”
“再或者殿下成年,行冠禮過后,呂妃娘娘才很難借母親之名,再來壓你。”
“殿下如今離行冠禮,還有五六年時間。”
“要順利渡過這段時間,絕不容易。”
“可舍此之外,又別無他法!”
“除非……”
他停了下來,而后望向朱允熥,雙眸中射出兩道精芒。
楊士奇平靜說道:“除非今日行刺你的人,幕后指使者是獻王和呂妃娘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