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的人,恐怕還以為他真是什么君子。”
“就連皇爺爺,也差點被他的假面目騙過去了。”
“他雖然心底里恨死了我,表面上卻不會流露出來。”
楊士奇輕輕嘆道:“活在這世上,又有誰不演戲呢?”
他站起身來,走了兩步,回頭道:“殿下目前最大的對手,不是秦王,不是晉王,更不是燕王。”
“雖然這些藩王,手握大權,鎮守一方,能號令千軍萬馬。”
“但他們對殿下的威脅,都不如殿下這位二哥大。”
朱允熥聞言,不由想起文官集團對朱允炆的大力支持。
朱允炆的身份,其實很特殊。
她的母親呂氏,乃是呂本的女兒。
呂本是一名文官,曾經先后擔任過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的職務。
吏部尚書乃是天官,主管掌管官員資料及人事考評與任命,能決定很多官員的升遷,影響大量官員的仕途。
禮部尚書雖說主管的是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等之類的事,但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權力。
那便是負責每三年一次的春闈科舉,因而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一個曾經先后擔任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的人,在朝中的人脈,自是非常深厚。
值得一提的是,呂本雖然是一個文官,但他卻是鳳陽人。
與朱元璋是老鄉。
明初的政治勢力,既有文武之分,更重要的,則是淮西勛貴與浙東集團。
淮西勛貴是最早追隨老朱打天下的人,在朝中勢力龐大。
雖然此前經過“胡惟庸案”的打擊,一大批人被處死,但仍然有藍玉、馮勝等許多人,根基依然深厚。
而他們當中,大多是武將勛貴,文官極少。
浙東集團就不一樣了。
浙東集團以劉伯溫為首,基本上都是文官,極少有武將。
雖然如今劉伯溫早已逝世,其他首領人物也要么被貶,要么處死流放,或者已然生病老去。
但同樣,他們的勢力還在,后繼仍然有人。
畢竟,朝廷要依靠文人治理天下。
老朱也要平衡朝廷內部的權力。
呂本的特殊之處,就在于他本來應屬淮西勛貴里面的一員。
卻因為自身是文人,因而與浙東集團的文人關系密切。
這樣一個左右逢源,又位高權重的人物,其人脈之深厚,可想而知。
而且,呂本沒有兒子,僅有一個唯一的獨生女,便是呂氏。
呂本如今雖然不在了,但他曾經積累的政治資源,自然是全留給了呂氏。
呂氏又是朱允炆的親生母親。
這才有了文官集團對朱允炆不遺余力的支持。
楊士奇沉聲道:“獻王對殿下的威脅,并不是他有多大的勢力,多強的本事,而是因為他的背后,站著呂妃娘娘。”
“而呂妃娘娘,恐怕才是殿下接下來,將要面臨的最大威脅。”
他的聲音很低,特意壓低了。
盡管親自檢查過外面的情況,又有侍衛守得水泄不通,卻還是下意識的將聲音說得很低,唯恐有半分泄露。
但這僅微弱可聞的聲音,入耳之時,又變得響亮無比。
只因所說的內容,太過于驚駭。
屋子內燭光晃動,照映著楊士奇的臉。
清晰可見的凝重。
朱允熥輕輕咳嗽了兩聲。
又一次動了動躺著的身體。
“殿下依靠一個“孝”字,贏得今日朝堂之爭。”
“但呂妃娘娘從小將殿下撫養長大,她又是陛下親旨扶正的太子妃。”
“依禮法,殿下要侍奉她如親娘一般無二。”
“殿下要孝!”
“那她便天生占據著莫大的優勢,利用這一點來挾制殿下,易于反掌。”
“或許,陛下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才在殿下站出來爭奪儲君之位之后,立即便找了一個借口,將殿下封為吳王,并令殿下獨立建府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