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
農歷十月初二日。
一大早,前來吳王府的官員,便擠破了大門。
松江府上奏,數月前有倭寇侵襲,奉朝廷令加固城墻和海防,然共計需用銀七十余萬兩,松江府自籌四十余萬兩,還須朝廷拔款三十余萬兩。
杭州府上奏,近年大水頻發,江河泛濫,今冬需要修堤固防,訖朝廷拔款六十余萬兩。
太原府上奏,為防北元南侵,欲移民實邊,以加強邊防,需要朝廷拔銀三百余萬兩。
……
昨夜令姚廣孝封了戶部的賬簿和庫房,戶部也不再拔銀,各部各府的官員們,自然就都來找吳王要錢了。
……
“通政司一千六百五十二封奏章,其中八百余封是請求朝廷撥款的,二百多封是請求減免稅賦的。”
“總計要求的拔款總額為三千七百六十余萬兩。”
“總計要求減免的稅賦總額計八百六十余萬石。”
經過一夜的奮戰,楊士奇已經將所有奏章,全部清理了一遍。
他剛剛匯報完畢,外面便有人來報。
“戶部尚書趙勉,工部尚書嚴震直求見。”
朱允熥當即讓他們進來,見禮完畢后,他笑問道:“兩位大人攜手前來,可是有什么事?”
趙勉瞥了嚴震直一眼,嚴震直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道:“殿下,去歲長江沿線,降雨過多,四處泛濫成災。”
“所幸得天之佑,最終的損失,尚在可承受的范圍內。”
“但洪水之事,卻不可不防。”
“卑職不久請奏請朝廷,在今冬加固長江大堤,以防來年大水。”
“此事之前陛下早已批準,眼瞧著已是十月,很快就要開工了。”
“可今日去戶部支取修河堤所需的銀糧款項,卻發現戶部的庫房都被封了。”
“卑職又去找戶部尚書趙勉,可他竟說戶部沒銀子,不能給撥付銀兩。”
“這修大堤的旨意,早就發出去了。”
“幾十萬民工,有些人都在路上了。”
“這個時候說沒錢修堤,可如何是好?”
他連連打手,顯然焦急無比。
朱允熥目光轉而望向戶部尚書趙勉,道:“怎么回事?”
趙勉上前道:“殿下,不是卑職不給他拔銀子,實在是戶部沒錢啊!”
“去歲朝廷一年的稅賦,總共才兩千六百余萬兩銀子。”
“去掉官員們的俸祿,士兵的軍餉,各地修建城防,救災,賞賜功臣武將等,勉強還算有些結余。”
“如今戶部存銀五百余萬兩。”
“這是朝廷僅有的一點家底子。”
“總得留著點以備不時之須吧?”
“萬一有戰事或是大災,朝廷也能用得上。”
“可嚴大人一開口,就要三百萬兩銀子。”
“卑職要是拔給嚴大人,那大明的國庫,可就基本上全空了。”
“這要是有什么急事,朝廷卻拿不出銀子,那該怎么辦?”
“反正卑職是不敢拔的。”
“戶部這個家,卑職也當不了啦。”
“太孫殿下要是認為誰有能力,就讓誰來當吧。”
趙勉怒氣沖沖,道:“反正皇孫殿下昨日已經派人封了戶部的賬簿和庫房,不如干脆就讓人來接管戶部好了。”
朱允熥聽他說完,冷冷道:“怎么?趙大人是覺得本王不該派人封了戶部賬簿和庫房,這戶部的賬,本王查不得嗎?”
趙勉拱手道:“豈敢?”
“戶部是大明的戶部,又不是卑職趙勉的戶部。”
“吳王殿下身為監國,想要查賬,自然是查得的。”
他語氣稍稍一變,拍手然后一攤,道:“可是,這查賬歸查賬,它也變不出錢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