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是侄子聽叔叔的。”
……
“其實嘛,也可以各論各的。”
“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燕王這是求學心切,有圣人之志啊!”
“吳王如今已是監國,不久后就會被立為儲君,將來是會做天子的,不管燕王輩份多高,總不可能大得過天子吧?”
“何止啊,吳王以辦大明軍事學院為名,收天下武將為門生,這就是為了穩固自己在軍中的根基,燕王此舉,是為了助吳王一臂之力,讓那些遠比吳王輩份高的勛貴武將,都不能自抬身價,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啊!”
百姓當中,也不乏一些稍有見識的人,看清楚了這其中的微妙之處。
“如此說來,大明江山未來的主人,非吳王殿下莫屬了?”
“這還用說嗎?要不然,陛下為何令吳王監國?”
“吳王好啊,我早就聽說了“吳王立,天下興,乾坤從此定;八百年太平”,說是只要吳王當了皇帝,天下就會大興,從此有八百年的太平盛世!”
“此事我也聽說了,據說這可是神仙傳下來的。”
“如今陛下要讓吳王繼位,豈不是正應這句話?”
“這么說來,咱們老百姓,以后有好日子過了?”
……
“卑鄙,無恥!”聽到消息的黃子澄,氣得直跺腳。
“世上豈有叔叔拜侄子為師的道理?”
“這豈不是亂了輩份,違了綱常嗎?”
“想不到堂堂燕王,竟如此臭不要臉!”
方孝孺倒是比他鎮定得多。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
“不恥下問,不違圣人教誨。”
黃子澄看了他一眼,不滿道:“方兄怎么還在為那個不要臉的燕王說話呢?”
方孝孺道:“我只是直言而已。”
“燕王此舉,雖有悖常理,但倘若他是真心向學,則亦可為天下之典范。”
“可惜,并不是。”
他搖了搖頭,道:“燕王此舉,并非好學,不過是為了向吳王獻媚,搖尾稱乞憐,可憐可嘆。”
朱允炆心中仍在籌劃著在母親生日宴時,如何對朱允熥下死手,但此時見他如此春風得意,仍不免心里恨恨不已,也越發堅定了殺朱允熥的心。
因為心里面有事,他對黃子澄和方孝孺兩人的討論,便始終都不發一言。
黃子澄咒罵了一通,又緊鎖愁眉。
“辦大明軍事學院,收武將勛貴,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僉事,斷事官,以及鎮守各地的指揮使為弟子。”
“如此一來,天下將領皆是他的門生。”
“大明朝還有誰能威脅到他的地位呢?”
方孝孺嘆道:“如今再罵他們,也無濟于事。”
“難道還能將人罵死不成?”
“不過。”他摸了摸胡須,道:“陛下才剛剛讓他監國,他就做出這種事情,將天下大將皆收為門生,陛下難道就真的一點都不疑嗎?”
黃子澄一愣,有些狐疑道:“當今天子與眾不同,那日在朝堂上的事,你也在場。陛下對故太子情深意重,恨不能將江山親手交付。”
“藍玉公開說自己會追隨太孫殿下造反,陛下不僅不罰他,反而厚賞。”
“不然!”方孝孺搖了搖頭:“神器之重,又豈是尋常事物所能比的?”
“陛下喪子未久,那日在朝堂上,驟然勾起思念之情,自是與平常不一樣。”
“但我卻不相信,他吳王真要動手奪神器,陛下還會無動于衷!”
黃子澄稍一沉吟,道:“那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行事?”
“繼續造吳王當為天子的謠言。”方孝孺道:“之前我們本就進行了布局,此時再接著加大力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