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允炆無動于衷,臉上不由泛起笑容,嘴角稍稍翹了翹。
“剛才李景隆說的話,大家都聽到了?”
“諸位覺得他說得對不對呢?”
“都議一議吧。”
殺了李景隆,朱允熥仍不打算就此放手。
聞言,常升第一個響應道:“李景隆胡說八道,妖言惑眾,他的話根本就不值一駁。”
“殿下殺他正國法,殺得好!”
有人帶了頭,其他人也就都跟著附和了。
“李景隆之言,大錯特錯,殺之不冤!”
“我看李景隆分明是妄測帝心,自以為可借此邀名射利,內心陰暗不堪,狂言攻擊吳王和燕王,污蔑我大明皇室,該殺!”
“李景隆所言,粗一聽以為有理,細一想卻皆是狂妄悖逆之言,這等小人,砍頭算是便宜他了!”
“李景隆公然冒犯吳王,擾亂大明軍事學院開學典禮,若不殺他,何以明國法正人心?”
“只殺他一人,處罰太輕。卑職以為,應該將全家皆誅之!”
“附議!全家皆誅,如此以后才不會有人再膽敢冒犯吳王殿下。”
……
腦袋只有一個。
李景隆身為國公,吳王說殺就殺了。
這時候吳王再讓他們議死者的言論,當然不會再有人站出來為李景隆喊冤。
要不然,就得像那名之前為李景隆求情的官員一樣去赴死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便給李景隆定了十幾條大罪。
任何一條,都足以讓他人頭落地。
總之,吳王殺得好,殺得妙!
朱允熥靜靜聽著,并吩咐旁邊的人:“將諸公所議的李景隆罪狀,詳細記錄在案。”
“今日雖不是在朝堂上,但文武百官都在,眾人一起公議,與朝堂公議也一般無二了。”
“待明日整理公布出來,登之于《大明日報》,正好塞天下悠悠眾口。”
書吏聞令,立即領命。
朱允熥的目光,又望向了觀禮席的黃子澄、方孝孺等人。
觀禮的人群中,有不少出言譴責李景隆。
然而,還有許多仍默不作聲。
他們不敢公開反抗,便用沉默以對。
“方先生,你是飽學之士,在儒林中素有聲望,天下間仰慕你的人不計其數。”
“你對圣人之學,鉆研極深,了如指掌,你來說說,依圣人之道,長輩是否可以拜晚輩為師呢?”
此言一出,場中所有人又皆是大吃一驚。
眾所周知,方孝孺與吳王素來不和。
當初更是公開拒絕當吳王的老師。
如今吳王當眾問他,他又會如何回答呢?
許多人甚至暗暗猜測,以方孝孺剛直不阿的性格,必定會出言沖撞吳王。
吳王或許正是借此舉,殺掉方孝孺?
但還有很多人仍然覺得不對,若方孝孺借機怒斥吳王,縱然是再將他殺掉,于吳王的聲望,亦有極大損害。
吳王實在沒有必要這樣做。
讓方孝孺保持沉默,才是最好的做法。
方孝孺顯然也沒有料到朱允熥會點自己的名,頓時目露震驚之色。
但很快恢復鎮靜,走了出來。
朱允炆再也坐不住了。
他太清楚方孝孺的性子,必定是不會委屈求全的。
能保持沉默,已經是最大的忍耐。
若一定讓他開口說話,他恐怕寧愿人頭落地,也不愿迫于朱允熥的權勢,說出違心之語。
“方老師是忠厚之人。”朱允炆為其求情道:“三弟,就不要為難方老師了吧?”
“為難?”朱允熥哈哈大笑道:“這怎么能說是為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