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吳王府內,朱允熥笑容滿面。
姚廣孝撫須而語:“方孝孺學富五車,又堅守信義,令人欽佩。”
楊士奇卻是連連搖頭。
同為儒門弟子,同樣讀圣賢書,他卻對方孝孺的所作所為不以為然。
與外人不一樣,楊士奇很清楚方孝孺不是怕死,更不是被吳王收買了。
他只是認死理,不知變通。
朱允熥所提的問題,剛好是他所認的“理”,方孝孺也就很坦誠的認了。
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他支持吳王,背叛獻王的“鐵證”。
易地而處,若換了是楊士奇,他絕不會只知認死理,而不曉權變。
不過,方孝孺這番舉動,終究是在客觀上幫了朱允熥一把。
楊士奇雖然心中嘲笑方孝孺的迂腐,卻又為此而感到高興。
姚廣孝提議道:“吳王殿下或許能趁熱打鐵,再設法添一把火,將方孝孺拉攏過來。”
“此人在儒林中的名望極高,他若是倒戈助殿下,則殿下在天下讀書人中的聲望,能大大提高。”
朱允熥笑道:“我在天下讀書人中,哪有什么聲望可言?就算再怎么提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他雖然寫了一首詩一幅對聯,因而被天下讀書人捏著鼻子認可他算是有幾分才華。
可也僅此而已。
《大明日報》因為全部用白話文寫作,更是被無數讀書人斥為粗鄙不堪。
當然,這不影響他們每天都去訂購閱讀《大明日報》。
罵歸罵,看歸看,兩碼事。
朱允熥的行事風格,與儒家要求的“謙遜恭謹”,可謂是相去十萬八千里,完全南轅北轍。
凡是聽過他所作所為的讀書人,鮮有不搖頭的。
讀書人中的好名聲?
對朱允熥來說,根本就不存在。
不過,據探聽司打探到的情況,不少江湖豪客,綠林好漢倒是對他贊不絕口。
認為吳王性格直爽,豪氣,敢作敢當,毫不惺惺作態,放在江湖上,絕對是響當當的英雄好漢!
“方孝孺此人,若他愿意投到我門下,我也愿意千金買馬骨,雖然他并不堪大用。”朱允熥道:“只怕人家再如何落魄,也不會拜我門下的。”
姚廣孝笑道:“貧僧是念及此人讀書不易,惜才而已。若他始終不愿,那也無法強求。”
妖僧佛臉輕嘆:“以他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若他不能為吳王殿下所用,那便殺了吧。”
……
方孝孺悠悠醒來。
睜眼便看到黃子澄正坐在床邊,神情復雜。
他猛地伸手抓住對方,道:“黃兄,你一定要信我。”
“我絕無勾結吳王,背叛獻王之舉。”
“此事我可向天地發誓,向圣人起誓!”
黃子澄看著他,輕輕嘆了口氣。
他霍地一下,掙開方孝孺的手,站了起來。
“我信你?可你叫我如何信你?”
“昨日在軍事學院,你回答吳王的問題,可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家都聽得清清楚楚。”
“你公開支持吳王,這可沒有冤枉你!”
他怒聲震吼,咆哮如雷。
直震得窗戶都刷刷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