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窮人的稅,看起來收得不多,甚至干脆沒有,但因為種種轉移稅收的方法存在,最后的稅賦負擔,仍然主要落在了窮人身上。
后世都做不到的事,如今的大明能做到嗎?
其實朱允熥也不知道。
但他想試一試。
否則,當了皇帝,卻什么都不做,難道只整日歌舞逍遙,在后宮三千佳麗的環擁下度過荒誕的一生嗎?
似乎看起來也不錯!
畢竟,當昏君可比當明君容易多了。
經歷了元末戰亂,如今的天下,有足夠的田地給百姓耕種。
未來幾十年,根本不用擔心百姓們活不下去而大規模的起義造反。
即使偶爾有動亂,影響也不會很大。
至于大明的國祚。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這樣想想,還真的挺美的。
可果真要如此嗎?
他還是有些不甘。
人總要給自己找點事做。
要不然,進入賢者時間,就會非常無聊。
前世也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只恨肉食者鄙,而自己并不是治國者。
許多想法,皆是空中樓閣,只能化為笑談。
如今既有機會,自然就要嘗試一番。
穿越者就應該做一些別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這樣才有成就感。
若是覺得困難,覺得不可能成功就不去做,只因循守舊,那還不如干脆當一個昏君,好好享受享受一輩子算了!
方孝孺眸內瞳孔微微縮了縮。
便聽得朱允熥笑道:“世人皆道貴賤有別,貴者不承擔稅賦,賤者則需要供養貴者。”
“如今朝廷征稅賦,亦是如此。”
“自藩王始,往下則勛貴功臣,朝廷大員,各級官吏,讀書獲功名者,他們所要交的稅都極輕極少,甚至完全不交。”
“這樣又如何能實現天下大公呢?”
“相反,只會助推窮苦百姓將田地都轉移到豪紳名下,以逃避朝廷稅賦。”
“如此便是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直至窮人最后走投無路,憤而造反,天下大亂,再重建新的王朝,如此循環往復。”
正是官紳不納稅的特權,大大加快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這一點,士大夫并不是不清楚。
相反,歷朝歷代,朝堂上都在談論該如何打擊豪強地主。
可就是沒有人從根本去扭轉這一狀況。
因為改革,一旦觸及自身利益,很多人就會立即換一副嘴臉!
朱允熥平靜道:“本王要做事情,便是反其道而行之。”
方孝孺臉上布滿駭然與難以置信之色。
朱允熥又繼續:“本王認為,田地越多,資產越多,要交的稅便應該越多。”
“比如說,若五口之家,只有三畝田地,則此戶人家無須交稅。”
“若有二十畝田地,則須十稅一。”
“若有一百畝田地,則須十稅二。”
“若有三百畝田地,則須十稅三。”
“若有五百畝田地,則十稅四。”
“一千畝,則十稅五。”
“如此類推,總而言之,誰的田地越多,誰就要交更多的稅。”
“房子亦然,只有茅屋一幢,自是不用交任何稅。”
“反之,若有廣廈千間,金碧輝煌,則需要每年上交房屋之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