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中,方孝孺邁步登上了講臺。
喧囂的人聲安靜了下去,幾千道炙熱的目光凝望過來。
因為條件艱苦,前排的人坐在地上,后面的人就只能站著了。
再遠一點,四周的樹上,斷壁上,都爬滿了人。
方孝孺目光緩緩掃過四周眾人,含笑點頭。
“我自幼讀書,但從前卻十分愚笨,一直未能明圣人之道。”
“去年入京做官,而后再辭官,于起落浮沉中,心有所感。”
“及至離京西游,感觸便越深。”
“可依然像是隔著一層窗戶紙一般,始終未曾捅破。”
“直到來到這白鹿洞書院,便忽然有了明悟。”
“閉關一個多月,方明了圣人之道。”
他平靜而語。
四周的人群,一個個便都激動了起來。
尤其是請他留下的鄉紳們。
聽方先生這話里話外的意思,今日必定會講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圣人之道,天下人人皆推崇。
可對其解釋,卻又各有不同。
戰國時就有儒家八派的說法。
各派之間的觀點大不相同,但卻都自認為是代表了圣人的儒家思想。
及至后世,各種解釋就更多了。
最近數百年,眾多儒家學說中,首推程朱理學。
影響深遠,被無數讀書人追捧。
卻不知今日方先生究竟會講些什么?
是在程朱理學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還是另僻溪徑,講新的圣人之道呢?
無數道目光的期待中,方孝孺端坐盤膝,一派高人風范。
春風襲來,衣飾與長發皆隨風飄蕩。
此時朝陽方升,光芒萬丈。
山林里的樹,剛吐出新芽不久,嫩綠清新。
“今日我要講的學,與眾不同。”
“它一直就在圣人的道里面,亦是圣人畢生的追求。”
“可惜后世之人愚昧,不能明圣人之至理,以至于此道雖被圣人反復提及,竟無人重視,無人鉆研。”
“更有甚者,許多人學了一點皮毛,便開始曲解圣人之言。”
“將圣人的道,改得面目全非。”
“我今日開壇講學,也是為了正本清源。”
圣人的道理,竟被后人改得面目全非?
這番話一說出來,就令許多人深感駭然。
大儒開口,便是石破天驚之語!
聽到這里,下方數千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朝陽漸升。
陽光與目光交織,匯聚處卻無質無形。
方孝孺平淡的聲音,響徹了整個白鹿洞書院。
“圣人之道,天下大公!”
……
洪武二十六年春,方孝孺于白鹿洞書院悟道,開壇講學,宛如春雷綻放,炸響了大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