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是天晴的日子,但江南冬季的風,仍十分寒冷。
吹過來的時候,便仿佛陰森森入骨的刀子,刺入身體里每一處地方。
一名身披黑色袈裟的和尚,信步走在寒風中,身后還跟著幾名護衛。
此際的姚廣孝,已是大明官階再高的僧人,超過了僧錄司左善世。
老和尚的臉色無悲無喜。
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就在剛才面圣的短短時間內,他至少經歷了四次以上的生死危機。
只要一個應對不當,此際的姚廣孝,便已是一具尸首。
看似風淡云輕的應對,好像只是普通人敘敘家常一般。
實則沒有一句多余的閑話,殺機四伏。
朱元璋是一位疑心很重,殺心更重的皇帝。
他和楊士奇還不一樣。
楊士奇在老朱眼中,是朱允熥請來相助自己的讀書人,堂堂正正的謀士。
對這類人,老朱并不會有太大的殺心。
只不過,楊士奇要利用面圣之機,為朱允熥鋪路,將皇帝陛下一軍,才置自己于險地。
姚廣孝則不同。
以和尚之身,到吳王身邊辦事,天生就會有惑亂未來君王的嫌疑。
他不是在刀刃上跳舞。
而是從一開始,老朱就舉起了屠刀盯著他。
只要姚廣孝稍有一句話說得不對,立刻便是身首異處的下場。
然而,老和尚還是平安的渡過了危機。
不止如此。
今日的老和尚,還替朱允熥砍出了新的一刀,為他成為儲君,掃清了最后的障礙。
楊士奇以人心為引,令老朱懷疑呂氏。
但老朱始終沒有動呂氏,而是在默默觀察著。
這不是老朱對呂氏有多好,而是對自己的孫子太過寵愛。
呂氏畢竟是三位皇孫的母親。
老朱不會輕易動她,也不愿輕易動她。
呂氏的生日宴會發生什么,姚廣孝也不知道。
但他很清楚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的道理。
呂氏和朱允炆謀劃這么久,一旦發動,必定非同小可。
老朱想等等,看呂氏和朱允炆會做什么,看朱允熥如何應對。
可姚廣孝卻不愿意等。
這會給朱允熥的儲君之路,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
最好的做法,便是先發制人,讓老朱提前下定決心。
因而姚廣孝才在老朱面前,拋出了“呂氏的陰謀”。
呂氏真的會以死來陷害朱允熥,助自己的親生兒子朱允炆嗎?
事實上,老和尚也不知道。
世間最難測的便是人心。
連佛祖都只能勸人修行,勸人向善。
連佛祖都只能渡一心向佛之人。
連佛祖也難以改變人心。
何況他只是一名和尚。
但姚廣孝可以將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拋到老朱的面前。
從而迫使老朱改變繼續觀察的想法。
呂氏終究只是一個外人,并不是老朱的骨肉至親。
這一刀斬下,呂氏還能有活路嗎?
楊士奇在皇帝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而姚廣孝則是在逼皇帝陛下殺人!
老和尚雖有普渡眾生之心,但卻又從來不是什么良善之人。
相反,他是陰狠毒辣的妖僧。
若殺幾個人,便能掃前吳王前路的障礙,助吳王登基。
老和尚會毫不猶豫的揮刀。
殺一千人,一萬人,都不會手軟!
這件事,他甚至沒有事先和朱允熥商議過。
因為他擔心朱允熥會顧及呂氏的養育之情而不愿致其于死地。
他自己做了決斷,然后果斷在皇帝陛下面前出手。
一切也如他所料,老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