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腸何其歹毒,該誅九族!”
筆記有三四十篇之多。
所寫的內容,無非就是自己如何如何疼愛朱允熥,朱允熥又如何如何迫害她和朱允炆……
在這些筆記里,她將自己塑造成了無辜可憐,心地善良的白蓮花。
而朱允熥則是為了爭奪皇位,不顧母親恩情、兄弟親情的可恨無恥之人。
即使朱允熥如此卑鄙,但她身為母親,仍然愛著孩子,拼死維護著孩子,不愿在人前說孩子半分壞話。
堪稱人間最偉大最可敬的后媽!
這樣一個人,卻被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活生生給逼死了。
筆記的前面部分,已經有了一些特意做舊的痕跡。
若不是吉垣突然率人前去,打斷了她的計劃,只要再給她一天的時間,這些筆記,就能做得天衣無縫。
不過現在,老朱仍然能看出不少問題。
說起來,老朱小時候家里窮,并沒有進過學堂。
他開始讀書認字,是出家為僧后,從廟里學來的。
但老朱天分極高,聰明無比,很快便掌握了不少知識。
在此后行軍打仗的日子里,只要一有閑暇,老朱仍發奮不懈的努力自學。
與那些出身世家,自幼飽讀詩書的大儒自然沒法比。
但比一般的秀才和讀書人,老朱的知識豐富程度,卻要遠遠甩開他們幾條街。
更重要的是,老朱還曾請教學識淵博的大儒,掌握了一項尋常人不具備的技能。
那便是辨別字跡!
老朱能一眼從字跡看出寫字的人是誰,還能辨別出字跡是否偽造,以及筆墨紙張的新舊,是否故意做舊等等……
之所以刻苦學習,掌握這項技能,是因為在以往的行軍打仗,傳遞重要軍事情報之時,要防止有人做假,被人欺騙。
辨字,識別字跡是否偽造,筆墨紙張是否故意做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為此,老朱很是下了一番苦功。
呂氏的筆跡當然不是偽造的。
但老朱卻能看得出來,這些筆記雖然部分有做舊的痕跡,但若仔細辨別字跡的話,卻仍然能看得出,這是一次性寫的,而不是每天寫一點。
這并不是通過筆墨紙張的新舊來辨別。
而是以字跡的不同來鑒定。
言為心聲,字為心畫。
視其筆跡,可見其人。
一個人每天的心情不同,身體狀態不一樣,寫出來的字,就會有細微的差別。
而一次性寫出來的東西,心情和身體的變化又不一樣,字跡也會不一樣。
這只有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人,才能辨別得出來。
普通人是根本看不出的。
呂氏的這些字,在老朱的火眼金睛之下,就能輕易看出是一次性寫出來的東西。
這不是呂氏不夠謹慎小心,不知道分開來,每天來寫一點,以防止露出破綻。
而是因為呂氏在決定自殺之前,仍經歷了漫長的心理掙扎。
如果朱允炆和他的老師們,能通過其他手段對付得了朱允熥,呂氏當然不會去自殺。
也就沒有偽造筆記的必要。
一直到后來,發現朱允炆是真的不可能斗過朱允熥,呂氏才打算以死來成全兒子。
可時光又不能倒流。
呂氏當然不可能再用每一天寫一點的辦法來偽造筆記了。
在她看來,這也不算多大的破綻。
同一個人,不同時間所寫的筆跡,它們之間的差別,非常細微。
別說是普通人,就是專業人士,有時候都不一定能鑒別得出來。
再則,只要內容傳出去,筆記又確實是她寫的,這一點點外人根本察覺不到的瑕疵,又算得了什么呢?
沒有人會在意的。
就算是陛下,恐怕都不會。
憤怒之下的皇帝,哪里顧得了仔細認真的鑒別呢?
可她沒有想到的是,她在布局,朱允熥手下的楊士奇和姚廣孝也一樣在布局。
而且,他們還搶在了呂氏的前面。
這就令筆記被發現的時間,比她原本準備安排的時間,提早了許多。
她也不是自殺,而是被賜死。
筆記并沒有流露出去,而是直接到了老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