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朱高熾牽頭,趙瑞監管的大明制造局。
都是朱允熥一手安排和布置。
原來的朝廷官員連插手的機會都沒有。
這三個機構部門,無一不極端重要。
只不過,朝堂內的官員,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自然也就不會在這上面去爭奪人事布置。
何況朱允熥給他們定的品級也并不高。
沒有人會認為大明銀行的重要性,會不亞于戶部,甚至尤有過之。
沒有人會覺得《大明日報》的影響力,能超過禮部,于潛移默化中,悄然無息的掌控天下輿論。
也沒有人清楚的知道,第一批投資就高達三千萬兩銀子的大明制造局,究竟意味著什么。
至于“探聽司”和“大明情報局”這種秘密機構,就更無人關注了。
在不知不覺中,朱允熥已經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的將大明最重要的幾個部門,牢牢捏到了自己的手心里面。
再加上大明軍事學院院長的身份,以及武將勛貴們的支持,他在朝堂上,已然是真正的大權在握,徹底站穩了腳跟。
不再是以前那個僅僅只能依仗身份地位壓人的吳王。
權力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
名分有時候至關重要,有時候又毫無作用,有名而無實。
只有培養一批自己人,構建屬于自己的人脈體系和權力架構,再加上名分,權力才能真正成為權力,呼風喚雨,號令天下。
朱允熥采取了另起爐灶的方法。
這原是為了改革,為了改造大明。
但卻在不經意間,在不觸動原有權力格局的情況下,將權力悄悄抓了過來。
試想若這個幾個部門,是朝堂內早就有的,大臣們也都知道他們的重要性,那朱允熥要奪過來,握到自己手中,又會掀起多少腥風血雨呢?
不過,戶部這種原有機構部門也同樣重要。
只是需要慢慢進入,不能操之過急。
趙勉既死,那便是一個機會。
聽到楊士奇的話,朱允熥笑道:“此事你該派人傳訊與皇爺爺,請他老人家決定。”
戶部尚書的職位非同小可,與新設的機構不同,其重要性路人皆知。
朱允熥雖然奉旨監國,但皇帝陛下還在世呢,有些事同樣要有邊界,不能太過弄權。
戶部尚書的人選,當然要先問一下老朱的意見。
“那日宮里的吉垣公公過來,我已經向他提及。”楊士奇笑道:“吉垣說,陛下讓吳王殿下定奪。”
朱允熥臉上浮現笑意,更有幾分輕松之感。
讓楊士奇去匯報老朱,既是謹守本分,也是對老朱一種試探。
沒想到,老朱竟然連戶部尚書如此重要的職位,都不置一言,直接讓他決定。
這讓朱允熥有點喜出望外。
恐怕自古監國的王爺、太子,都從來沒有給過如此大權。
日常的朝政,自有成規,皇帝可以不聞不問,任由監國處理。
可涉及重大人事安排,只要皇帝還在世,必然是要過問的。
哪怕是當初朱標監國理政的時候,重要的國策制定和人事安排,仍是老朱說了算。
為此父子兩人還經常爭吵不休。
朱標直言將來要廢除老朱定的國策,老朱則明說,等咱死了你才能廢!
可現在,老朱甚至都沒有提幾個名字,讓朱允熥從中去選。
而是直接當起了甩手掌柜。
足見老朱對他的信任有多深。
當然,這也是因為老朱真的老了,身體衰弱,病痛纏身,再想處理朝政,也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老朱連番遭受重大打擊。
先是兒子朱標身死,接著孫子朱允炆又出了這樣的事,更是讓老朱再也無心理政。
“你來與我說此事,想必心中已經有了候選人?”朱允熥笑道:“就不必藏著掖著了,盡管直說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