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目光微閃。
他當然心中早有人選。
但用人之權,從來就是歸于上位者的。
朱允熥對他越信任,他越要謹守本分。
此際聽朱允熥問起,才開口道:“原戶部右侍郎郁新頗有才華,此番戶部查賬,唯獨他負責的賬目一清二楚,屬下以為,可以擔任戶部尚書之職。”
朱允熥輕輕點頭。
此前他曾經看過戶部右侍郎郁新的檔案資料,確實是一個能吏。
更重要的是,之前文官們紛紛站隊朱允炆,郁新卻始終不為所動。
他不是朱允炆那一派系的人馬。
老實說,朱允熥心中的戶部尚書人選,也是此人。
楊士奇所說,倒是與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了。
“不過……”楊士奇突然停了一下,面露猶豫之色。
“別吞吞吐吐,有什么話就說。”朱允熥催促道。
“郁新是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歷任中書舍人、翰林、侍講,后來再被提為戶部度支主事,再升為北平部郎中,進階奉議大夫。”
“去年蒙陛下恩典,破格提拔為嘉議大夫、戶部右侍郎。”
“若是此時再將他提為戶部尚書,是不是升遷得太快了一些?”
“唯恐朝中有人不服,引來非議。”
楊士奇說出了自己顧慮。
郁新中進士不過四年,一路爬升的速度太快,難免引起朝野側目。
要知道,與他同一批中進士的人,有不少人至今還是知縣。
“無妨,朝廷用人,本就該不拘一格。郁新既有才干,委以重任,理所應當。”
朱允熥振聲道:“如今是本王主理朝政,朝堂就該有新氣象,破格提拔幾個人,又算得了什么。”
外人覺得破格提拔不對,那是站在他們自己的角度。
屁股決定立場。
大多數官員的升遷都是極慢且非常困難的。
他們自然很容易對那些飛升上去的官員,心生介蒂。
憑什么我苦熬了那么多年,都沒有能爬上去。
而你才入官場不久,便像坐火箭般的飛升呢?
心里能沒有一點怨念嗎?
但站在朱允熥的角度,一是郁新有才,能做事。
二是他突擊提拔人才,正好宣示自己獨斷專行,一言九鼎的權力。
讓官員知道投靠他才能獲得重用。
也有助于幫助官員們“站隊”。
一舉兩得。
“好!”楊士奇恭身道:“一切聽憑吳王殿下做主。”
隨即,便退了下去。
朱允熥心中暗暗琢磨著,如今自己既已監理朝政,也該啟用更多的自己人。
他腦海內浮現楊榮、楊溥等人的名字。
能在后來成為宰輔的人,必定有其獨特之處。
使生不如使熟。
與其自己費盡苦心去發掘人才,考驗自己的眼光,不如用歷史上有名的人。
就算能力不是特別突出,至少不用擔心看走了眼!
不過,此際仍不知道他們此刻都在哪里。
朱允熥又不記得兩人的家鄉籍貫。
天下同名同姓之人何其之多,此時找起來,恐怕有如大海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