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大部分奏章所稟報的內容,只是告訴皇帝知曉,實際上并不需要皇帝親自批閱。
六部和其他有司衙門自己就會處理。
所謂的皇帝批閱,也無非是在上面寫一個“知道了”。
這種奏章,在簡報上匯集起來,朱允熥一樣的批閱。
比如地方幾十名官員上奏章分別報災,批示該怎么處理就行了。
本來就是一件事,用不著分別做不同的批示。
再加上看的又是簡報,效率可以說提升百倍都不止。
其他的奏章,也是同理。
除了摘取的奏章簡報之外,他每天還會看探聽司匯聚起來的情報,同樣也是一份簡報。
正好與奏章里面的內容互為對照。
既能防止官員在奏章里面謊報消息,又剛好印證探聽司的情報打探能力。
若官員呈上來的奏章和探聽司上報的情報內容一致,則基本可以判斷為真。
否則,就要好好復查一下了。
看完這兩份簡報,可以說,朱允熥對整個大明的動向,都一清二楚。
這實際上是后世現代國家通行的措施。
相比封建時代的大明,后世現代國家治理的復雜度何止是增加了百倍。
國家元首每日需要處理的事務之多,更是這個時代的人難以想象的。
一般而言,后世現代國家會由情報部門,國家安全部門等匯編重要情報信息,供國家元首了解情況。
比如說,鷹國的大統領,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情報局遞交的《每日簡報》,讓其對國內乃至全球的事務,都有清楚的了解。
若非如此,若是按老朱之前那種低效的方式,一件件批閱奏章,后世的國家元首累死也處理不完。
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朱允熥正是從中得到啟發,才將這項措施,引進到了大明。
老朱需要沒日沒夜的007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一個小時就做完。
接下來便能閑哉悠哉的享受生活了。
今日的《每日簡報》并沒有太多重要的事情,朱允熥利用吃早餐的間隙翻閱了一下,接著又隨手批閱完畢。
他的心中浮現出籌謀已久,即將實行的另一項重要計劃——招募并訓練新軍。
要開啟對倭寇乃至倭國的戰爭,靠大明原來的舊式軍隊,是行不通的。
并不是說打不贏。
大明建國不久,士兵們都是百戰精兵。
將領也是久經沙場考驗的老將。
這個時代的大明軍隊,打贏倭寇還是不成問題的。
只是那樣做太低效了,會造成大量的傷亡,以及財政上的沉重負擔。
朱允熥想干脆利索的將倭寇全部剿滅,令倭國從此臣服,便需要一支全新的軍隊。
一支大明從未有過的強大海軍!
他要讓這支軍隊成為大明最鋒利的劍。
兵鋒所指,整個世界都將在大明的堅船利炮下顫顫發抖,為之臣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