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其隱蔽置于《大明日報》總部的里面,既方便姚廣孝辦公,也巧妙遮掩了人員身份。
原來的獻王府,則變為了大明銀行的總部。
大明銀行擴張速度的很快,原來的舊址,早已不夠用了。
如今朱允炆被圈禁,獻王府空置,正好將其利用起來。
王府占地極廣,用來給大明銀行作為總部辦公,綽綽有余。
……
東宮。
在雯兒的伺候下,剛剛起床的朱允熥洗涮完畢,一邊吃早餐一邊看起了剛剛送過來的《每日簡報》。
冊立皇太孫的程序非常繁鎖,祭告天地、祖宗、社稷等事情,都必須親力親為。
幾天下來,可將平日里養尊處優的朱允熥累慘了。
如今總算結束,又可以重新過上悠閑輕松的幸福生活。
與大明日報以及朝廷的邸報不一樣,《每日簡報》是一份絕密報紙。
這份報紙匯編完成后,閱讀者只有一個人,那便是朱允熥自己,外人皆不得翻閱。
除非有朱允允熥的額外批準。
老朱處理朝政,每天批閱數不清的奏章,即便日以繼夜的007仍然難以完成工作。
為了防止自己遺忘事情,老朱甚至在居住的房間內貼滿了各式各樣的紙條。
做完一件事,便撕掉一張。
這種處理方式,也幸虧是老朱精力旺盛,抗壓能力遠非常人所能及。
要不然,換上一個普通人長期如此,恐怕要不堪重壓而精神分裂了。
但朱允熥翻閱過大臣們遞交上來的奏章,發現里面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沒有任何用的廢話。
剩下的百分之十,絕大多數也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真正高價值的內容,不到其中的百分之一。
因此,朱允熥便命令負責處理奏章的通政司將奏章內容制作成摘要,匯總為簡報。
比如說,御史,給事中,大理寺卿等等十幾個人一起彈劾戶部尚書,如果朱允熥要看奏章的話,僅是將十幾個人彈劾奏章看完,都需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
但匯編在簡報上,就變成了一句話的內容。
寫得再詳細一點,也不過是兩三段文字罷了。
再比方說,地方官員上報災情,軍情的奏章,因為不同的官員都會上報,許多奏章內容都是重復的,大同小異,匯編到簡報上,就非常節省時間。
至于大臣們上交的賀表等,那便更不用說了。
一篇篇看起來很耗精力,完全沒有必要。
匯總后處理,才是正確的方法。
通政司的官員接到奏章,必須在大堂里面當眾打開,以防止有人私藏奏章,遺漏重要消息。
打開后便進行摘抄,再由三名不同的官員進行三次審閱,確認內容摘抄無誤,再整理匯編為簡報。
原來的奏章,則在抄錄兩份之后,分別放入三處不同地方的進行檔案封存。
如果朱允熥在看簡報的時候,覺得這個消息很重要,想進一步了解情況,要查看奏章原文,再由有司官員取出來,送到他面前。
如若不然,就不必要了。
幾百份奏章,匯編后變成了薄薄的幾張報紙,皆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寫成,只需要半個時辰,便可全部看完。
至于批閱,也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