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生是父祖以身殉國,故蒙恩入監者。
簡而言之,就是烈士的子孫后代。
舉監主要是來京城參加會試,卻沒有考上進士的舉人。
貢監是地方府州縣學向國子監貢送的生員,也稱“貢生”。
例監是指以納馬、納粟、納銀等方式入學的生員,說白了,就是花錢買進來的。
這其中,舉監人數最多。
其次便是貢監。
再其次則是蔭監。
例監在后世曾經泛濫成災,但在洪武年間,仍少之又少。
這有兩個原因。
一是老朱并沒有完全放開買名額入學的口子,通過例監進來的人雖然存在,但往往都有特殊原因。
比如說,某地遭災了,朝廷救災的糧食一時還沒有運過去。
當地的某個大戶拿出自家糧倉的全部糧食,捐給官府救災,然后才能得一個例監的名額。
反之,金陵城里的大戶,就算愿意拿出再多的錢糧,也買不到入學資格。
第二個原因是,到老朱的手底下做官,妥妥的苦差事啊。
弄不好就要被殺頭,甚至牽連全家乃至九族,大戶們也不傻,不會自己花錢往火坑里面跳。
如此一來,例監自然就少了。
朱允熥一路走進一旁的誠心堂,便聽到一名白花蒼蒼的教習正在教導學生。
“陛下早有明旨,國子監諸生不得議政,有違令者,輕而杖責二十,重則發配云南。”
“《大明日報》上面所刊載之事,多涉及本朝國政。”
“爾等身為國子監生員,若隨意翻閱《大明日報》,難免觸犯議政之罪。”
“故祭酒大人三令五申,不許爾等看《大明日報》。”
“可如今竟有人視祭酒大人的嚴令于無物,私下擅自偷看,若不嚴懲,日后如何得了。”
他在堂上走來走去,面色嚴厲,身前跪著約莫二十余名學生,一個個皆是垂著頭。
教習大聲喝道:“來人,將他們拉下去,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將所犯之事,記錄在冊。若有再犯,逐出國子監,發配云南!”
立時便有壯漢上前,要將人拉下去打板子。
老朱對國子監的管束非常嚴厲。
國子監不僅有教習,還有專門對生員行刑執法的差役。
監生們稍有令教習師長不如意的地方,便會下令對其處以重刑。
連每天的功課,要背多少書,都有硬性規定。
如果完不成功課,背不出來,則杖十下!
國子監雖然是大明的最高學府,其內部管理,實則與監獄無異。
甚至還要更嚴。
這個時代對學生的管教都是相對嚴格的。
老師拿戒尺打學生的手板,也是家常便飯。
無論哪里的學堂,這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大家并不會認為老師打學生有任何問題。
但明初的國子監,卻是嚴厲到讓大明的許多教書先生,都覺得太過分了。
學生們更是聞之色變,聽到自己要被送去國子監讀書,便嚇得魂不守舍。
“住手!”朱允熥喊了一聲,跨步走入學堂。
“《大明日報》所載乃本朝要事。”
“國子監諸生,將來都是要踏入仕途,協助君王治理天下的。”
“若是連朝廷大事都一概不知,又如何處理政務?”
“諸生翻閱《大明日報》,熟悉國事,何罪之有?”
那名教習沒料到國子監里面,竟然還有人敢闖入學堂,反駁自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