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當中打下了基礎,他們就會將其帶到整個大明。
“太孫殿下教誨,我等銘記于心。”
監生們一齊行禮。
尤其是剛才要被罰的二十余名監生,更是激動不已。
原以為要被重重懲罰一番,沒想到,竟被太孫殿下親自給救了。
聽太孫殿下的訓導,他們看《大明日報》不僅沒有任何過錯,反而是關心國事天下事的表現。
這如何能不令他們歡心鼓舞呢。
其他監生也一個個心潮澎湃。
事實上,隨著《大明日報》的廣泛傳播,民間凡是識字之人,鮮有不讀《大明日報》的。
更別說他們這些自幼飽讀詩書的監生。
就是國子監的祭酒,司業,教習,誰又不讀《大明日報》呢?
不過是禁止監生們看罷了。
如今,太孫殿下明確鼓勵他們讀《大明日報》,關心朝政,關心國事天下事,那就是等同于是全面解禁了。
教習早已驚得目瞪口呆,用只有自己才能聽見的聲音,喃喃自語道:“這與陛下的教導不符啊!”
沒人理他。
教習當然也不會站出來頂撞太孫殿下。
但他感到茲事體大,必須立即稟報祭酒大人。
正想著,國子監祭酒胡季安已領著國子監一眾官員趕了過來。
“參見太孫殿下!”胡季安恭敬行禮。
他剛才還在內堂正在欣賞一位勛貴子弟的家長送過來的古畫,卻驟然聽到太孫殿下親臨國子監的消息,連忙趕了過來。
說起來,老朱對于官員貪污受賄的處罰甚嚴,動輒砍頭抄家,剝皮充草。
但對學堂里面的教習收受生員家長的禮物,老朱卻認為父母盼望子弟成才,厚師于禮,這是生員家長的賢明,更能彰顯老師的德才,因此不算是收受贓物。
曾經有國子監教習狀告國子監上任祭酒宋訥收受了公侯子弟家長的禮物,情況屬實,老朱卻反而判了誣告。
理由便是學生家長送給老師禮物,這是禮遇師長,不算行賄受賄!
有了皇帝撐腰,國子監的各級官吏和教習收受學生家長饋贈的禮物,從此便肆無忌憚,蔚然成風了。
甚至對于沒有給自己送禮物的學員,還會想方設法為難對方,甚至故意找借口加以刑罰。
以致國子監每個月都有學生被折磨致死。
這也是外面的學子聽說要進國子監讀書,便為之變色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允熥笑著望向胡季安:“祭酒大人的氣色不錯,看來最近收的古董字畫,都挺讓大人滿意的。”
太孫殿下怎么知道這些事?
胡季安頓時如遭雷擊,連忙跪下去磕頭道:“太孫殿下明鑒,卑職雖然喜歡古董字畫,收藏卻并不太多,都是一些學生的父母相送。卑職推辭不了,萬般無奈,才勉強收下。”
因為皇帝陛下曾經親自判定,學生父母送給學生師長的禮物,不算受賄,他才敢坦然交待。
朱允熥冷冷道:“國子監是朝廷的機構,你們既是學生的師長,也是朝廷的官吏。”
“身為師長,收一些學生父母送的致謝薄禮,原也無可厚非。”
“可身為朝廷命官,收受賄賂,卻是重罪。”
“本宮聽說,國子監自祭酒以下,厚賂成風。”
“更有甚者,對于無錢給教習送禮物的學生,刻意刁難,使監生在國子監難以生存,逼迫監生父母不得不送禮,可有此事?”
胡季安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面如紙色。
太孫殿下的威名,他早就有所耳聞。
當日通政司大小官員的腦袋,便是明證。
此際聽到太孫殿下興師問罪,如何能不怕?
他抬起頭來,想要辯解,卻猛然驚覺不對。
太孫殿下能隨意說出來,必然是掌握了證據。
何況,即使是沒有證據,這種事也很難隱瞞。
只要一查,便會立即水落石出。
當下,他連忙將為自己辯護的話吞了回去,轉而認罪:“卑職治理國子監失責,御下不嚴,以致國子監內竟傳出此等丑聞,請太孫殿下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