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以前征收商稅的權力在地方官府,也就是由應天府衙門管。
收歸稅務司之后,查出了這么多問題,那原來的應天府衙門肯定是難逃其責。
他這位府尹的面子,自然也掛不住了。
這兩日在家里,已然聽到下人們在悄悄議論。
衙門里的差役,也在一個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雖然沒人敢當著他的面說什么,但風言風語,還是傳進了他的耳中。
包庇皇親國戚,畏懼權勢,甚至狼狽為奸,貪贓枉法……
一世清名盡毀啊!
走到哪里,都被人在背后指指點點。
身為應天府尹,朝中重臣,他何曾受過這等恥辱!
那群可惡的刁民,太可恨了。
但他還無處發作。
滿金陵城都在說呢,他又能治得了誰的罪呢?
天地良心,征稅是底層稅吏的事,他身為應天府尹,真沒有特意去傳過話,關照或包庇過任何人。
狼狽為奸,貪贓枉法,是從何說起?
可外面的人不管那些。
反正你之前沒有將逃稅抗稅的皇親國戚抓起來,那你們私底下,肯定有見不得人的勾當。
要不然,為何那些皇親國戚長期逃稅,應天府衙門卻不聞不問呢?
為何稅務司就能查出來,還能抓人呢?
應天府尹只覺得頭大。
那些事,他當然早就知道。
可他又怎么敢去抓那些皇親國戚呢?
這種事,大家不都是睜只眼,閉只眼,都當作沒看到嗎?
全國哪里不都一樣嗎?
怎么就成了我應天府衙門的錯了?
“大人!”
正當府尹怒氣難消的時候,通判從外面走了進來,手中還拿著一份《大明日報》。
“什么事?”府尹坐了下來,沒好氣地問道。
“快看今日的大明日報,風向變了!”通判將報紙遞了過去。
府尹抬眼一看,便看到了七名官員上奏朝廷,請求嚴懲逃稅抗稅的皇親國戚的報道。
旁邊甚至還刊登一篇奏疏原文:直言嚴懲抗稅之皇親國戚疏!
府尹的瞳孔微微縮了縮。
他認識這名寫奏疏的官員。
昨日此人還信誓旦旦,說要上書朝廷,請求無罪開釋被關押的皇親國戚,彈劾稅務司的胡亂作為。
結果今日搖身一變,成了不畏權勢,上奏請求嚴懲皇親國戚的清官?
這些可惡的墻頭草!
還真是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哪邊倒啊!
“沽名釣譽之輩!卑鄙!可恥!”
府尹恨恨罵道。
“大人,您再怎么罵,也是于事無補。”
“寫這篇奏疏的官員,如今已今成了百姓心中的青天。”
“今日他出門,滿大街都是歡迎他的百姓,大人,您是沒見那陣仗……”
通判嘖嘖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