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跳起腳來,臉上青筋根根暴起,舉著棍子,怒目道:“你這個小兔崽子,反了你啦。”
“你現在本事是大了啊!”
“將你姑父還有那么多親戚都抓進去,你還有理了啊!”
“你知道你這么做,要得罪多少人嗎?”
“不行,今天我非得狠狠教訓你一頓不可。”
說著,又要往前沖。
朱允熥連忙喝令侍衛將其攔住。
同時,向朱高煦使了一個眼色:“還不快走!”
熊孩子立時腳底抹油,逃之夭夭,轉瞬間就不見了蹤影。
朱棣氣喘吁吁,想要繼續追上去,卻沒能從侍衛的手中掙扎出來。
“四叔息怒!”朱允熥笑道:“煦弟實心為國辦事,維護朝廷律法尊嚴,這是好事,四叔怎么能怪他呢?”
朱棣橫瞪了他一眼,憤憤不平道:“既是好事,你這個太孫,怎么就不身先士卒?”
“偏要躲在后面,等煦兒做好了,再出來摘桃子呢?”
“你可知道,安慶自幼和我感情很好,可經此一事,她都翻臉不認我這個哥哥了!”
如果說圍繞這次商稅改革的風波,誰得罪的人最多,那自然是非熊孩子朱高煦莫屬。
畢竟,別人都是在后面搖旗吶喊,或者跟著一起附和,唯獨熊孩子是真的在前面沖鋒陷陣。
至于說上奏章請求朝廷嚴懲逃稅的皇親國戚之類的,根本不算啥。
畢竟,經過《大明日報》的連番鼓動,逃稅事件發酵后,金陵城中哪怕最低階的九品官員,守城門的小吏,都跟著上奏了,他們還能怪誰呢?
“不過是一時之氣罷了,安慶姑姑會想通的。”
朱允熥道:“四叔你這么說,可就冤枉我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明日報》是我辦的。”
“若不是《大明日報》在那里寫文章支持煦弟,為他助威,這次的事情,能這么順利解決嗎?”
朱棣愣了一下。
如果這么說的話,似乎還真有些道理。
朱允熥雖然一直沒有出面,但《大明日報》上一系列的文章和報道,已經清楚無誤的表明了他的態度。
只不過,他是太孫,大明未來的皇帝。
別人不敢將矛頭直接對準他。
若換了一個人,恐怕《大明日報》早就被查封了,或者干脆被一把火給燒了。
朱高煦固然是抓了那些皇親國戚,但真正在旁邊“煽風點火”,讓皇親國戚們下不了臺,可不就是《大明日報》嘛。
要說那些皇帝國戚對誰恨意最重,肯定首推《大明日報》。
“你是太孫,自然是不怕的!”朱棣怒氣未消:“煦兒怎么能和你比呢?”
朱允熥哈哈大笑:“四叔就這么怕得罪人嗎?依我之見,煦弟這次可是立了大功。”
他拉著朱棣的手,道:“咱大明的宗室制度,要變革了。”
這句話終于讓朱棣的面色微微一變:“此言何意?”
朱允熥揮了揮手,令侍衛們都退下。
等到左右無人了,才道:“四叔,這事可還沒有對外公布。”
“按理來說,我是不應該告訴四叔的。”
“不過,看在煦弟這次立了大功,再加上四叔也不是外人,我可以透露一二。”
“皇爺爺說了,往后世襲親王的爵位,只封給有功之人。”
“除非為朝廷立下大功,親王爵位也不能世襲罔替,只能降等繼承。”
“煦弟為朝廷辦事,他的功勞我都記著呢。”
“還有堂哥!”
朱允熥壓低聲音道:“如果他們兩個能立下大功,那將來兩人都封親王,也不是沒有可能。”
“否則,他們誰都不會有親王的爵位,至多封郡王,或鎮國將軍。”
“后世還會依次遞減,直至降為平民。”
朱棣神色大變,追問道:“此言當真?”
朱允熥微笑道:“這種事情,能開玩笑嗎?”
“總而言之,我是為四叔著想,才讓他們兩個在朝堂里面辦事。”
“立了大功,將來封爵也有正當理由。”
“四叔若是不信我,不想讓子孫后代有親王爵位繼承,那我就撤了他們的職。”
“不讓他們在朝堂上辦事了,讓他們回王府去念書。”
“四叔意下如何?”
朱棣爽朗一笑:“太孫殿下說笑了。”
“我巴不得他們能出來幫太孫殿下辦事呢。”